昨晚,婆婆打来电话,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她想提前买点猪肉做好腊肉,再做点猪血丸子,等我们回家就可以吃了。每年过年回家,我都记得婆婆都会提前准备。家里土特产,凡是儿女爱吃的,她都会优先收藏好,能做干货就做干货,不能做干货,就统统放冰箱。每一顿饭,几乎都会有八九个盘子的菜摆满一桌,好像招待客人。 婆婆总会把她认为*好的,都用来招待我们,却不知我们在他乡每天大鱼大肉,对这些已不感冒。她们那一代人,因为所处的时代特征,孩子多,资源少,她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舍己为人。她们习惯了牺牲自己,永远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她们习惯了默默付出,愿意不顾代价的为子女做所有事情;她们习惯了勤俭节约,认为享受生活就是铺张浪费;她们习惯性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而多数儿女却并不领情..... 我们很多人依附于自己的父母,却并不能理解和认同父母。我们总是觉得,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权利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活着。我们不喜欢被指导,更不喜欢被遥控。然而成为父母之后,我们却在自己的身上找到了父母的影子。虽然没有甘于付出和牺牲的品质,却非常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压于孩子之上,以为你好之名,每天强迫孩子做各种不喜欢做的事情。一方面渴望孩子出人头地,完成自己儿时未完成的梦想,另一方面恐慌孩子平凡普通,将来还不如自己。
我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奔波于各种辅导班,力求让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自认拼尽了全力,却从未关注过孩子的真正喜好。我们总是安慰自己,那么小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喜欢,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ta好。我们用各种花式奖励推着孩子向前,用各种武力镇压孩子的反抗。遇到困难,就怀疑人生,并后悔为什么要选择生娃. 冷静下来想想,已所不欲勿施如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去忽略ta们的意愿。尊重孩子,请父母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收获的不仅是姿势的改变,心近了孩子更听话。
前段时间,我带琪琪在小区游乐场。琪琪站到了健身器材的跑步机上,准备跑几步。有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我的胳膊下面钻过去,站到琪琪前面,开始跑起来。琪琪为了不被踢到,一直往后退。 “走开,琪琪在玩。”琪琪愣了两秒开始喊。 “我要玩儿,你走开,走,走,走。”他看起来很愤怒,小男孩儿边说边使劲儿飞快地跑起来。 “小朋友,小妹妹正在玩儿呢,你等一会儿再玩儿 。而且,你踢到她了。”我跟他讲,琪琪抓着我的手臂在维持平衡。 小男孩儿声音仍然怒气冲冲,“我就要玩儿,我就要现在玩儿。”他妈妈在旁边打电话,走过来和他说:“你下来,小朋友正玩儿,你得等着。” 看他不动,说“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小男孩儿仍然在跑,“那你自己在这儿吧,妈妈走了。”看得出来她肯定平常就已经被这种类似的情况搞得精疲力尽。我本来想说什么,可是一想孩子妈妈在教育,我要是说什么会不太合适。 她妈妈走了,小男孩儿还在拼命跑,我蹲下来,平静地说:“小朋友,这样做是不对的,小妹妹本来在玩儿,你突然过来抢在她前面玩儿,把她挤下去,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们可以轮流玩儿,能看得出来你很想玩儿,可以等小妹妹下来了你再玩儿。” 这段话之后,不到十秒钟,他刚刚的怒气也不见了,语气很平静地说:“我不玩儿了,让她玩儿吧。”说着,就下来走了。这其实是很小的一件事,几乎小朋友们天天发生,我们在跟孩子讲话的时候,要和他在差不多的高度,即使他并没有看着你。
视线平齐,看着孩子,表达的是对他的关注,他很重要。而且,也是一种视角,站在他的位置的视角。因为我们蹲下来,才会发现,孩子日常看东西的时候,原来是这个样子. 我每次和孩子聊天,都是坐下来或者是蹲下来,弯腰和孩子面对面的聊天儿,眼睛与丫头平视,认认真真看着她讲话的模样。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是独立的个体,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他们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在思想和感情上都可以拥有平等的交流。父母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沟通,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非常重要,是被爱着的,这样娃才会乐于和家长表达自己的看法。 蹲下是平等交流的开始 蹲下是理解的开始 蹲下、或抱起 成为孩子的朋友 父母尊重孩子,积极及时地回应孩子,才能够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互动中,慢慢建立安全感。不仅如此,对孩子的尊重,最终也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平等地去和他人交流,如何更多元化的看待世界。
让我们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爱的第一课 ,让孩子成为独特的自己!
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懂孩子从学习开始,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成长 新人早教大礼包,扫码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