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nday 星期九

Noventalk | 对话设计师Rachel:跨领域设计整合第一步,吃好吃的凤梨酥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7日

你好呀,这里是Novenday星期九的原创谈话栏目「Nov...

你好呀,这里是Novenday星期九的原创谈话栏目「Noventalk」。在这里,我们将与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进行对谈。在谈话中,他们将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专业与兴趣出发,聊至更广泛的话题,如环境问题、女性解放、现实增强、智能家居、饮食哲学、AIGC……欢迎不定期查阅栏目,祝多多自在。“台南人讲到吃就停不下”           哎,好巧            我也是和Rachel在正式聊天前,我们谈到了「吃」,并由此打破了线上聊天的沉闷与尴尬。即便上海和台南之间的行车距离达到688.73英里,但在Rachel热情推荐全台湾*好吃的凤梨酥时,这个距离变成了——「0」。吃凤梨酥要吃*好吃的

滑动查看凤梨酥哪家强,文末有彩蛋本期嘉宾

Rachel Chang

2013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鞋履设计硕士 Royal College of Art Fashion Womenswear Footwear Design MA2011  英国帝门大学-鞋履设计学士 · 第*荣誉身份毕业 DeMontfort University Footwear Design BA · First Honor       -- 英国制鞋协会奖金得主-- 英国 Carron Award 奖项提名-- 受邀于英国佳士得展览-- 参与跨领域合作团队「玩味旅社」,项目获德国 iF 设计奖(服务设计/ 使用者经验)工作经验 (部分)2014至今:百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创意总监2011至今 :ApuJan 英国服装设计品牌詹朴合作 鞋履设计师2019至今:实践大学 服饰经营与管理系 鞋子设计/ 帽饰设计 讲师2015-19 :  国立成功大学创意产业设计研究所 客座讲评/演讲者/策展辅导展览/走秀经历 (部分)2017——台湾设计展 成南行境 形动造物 协同策展人/展出人2017——High Heel,Lichtenewalde 德国 展览2016——C-Hub 成大创意基地MovIsee展览,协同辅导与策展2016——国立成功大学艺术中心MovIprint展览,协同辅导与策展2015——瑞典斯尔哥尔摩由Liljevalchs Art Institution主办,H&M集团所赞助Utopian Bodies 展览上展出2012-16——ApuJan 詹朴 伦敦时装周走秀Fashion Scott巴黎Tranoi时装周2014——伦敦时装周静态展出,Out Of Step,Somerset House2013——SCOOP菲利普斯画廊, 伦敦 全球艺术人才展览奖项/媒体 (部分)2014   北京凤凰卫视 完全时尚手册专访2013   Dezeen设计网站专访2013   荣获British Footwear Association英国制鞋协会  奖金2013   荣获英国Conran Foundation Award康蓝集团奖 提名2013   制鞋大师Manolo Blahnik鞋履竞赛入围奖项2013   德国品牌JOOP!香水瓶设计优胜2012   Intel Ultrabook提包设计优胜2011   提名于德蒙福特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基金会奖2010   英国手工制鞋Bill Bird入围奖项Noventalk with Rachel

“不当主角,也没关系”当我们谈到鞋履作为搭配的一环,似乎总以配角的形象出现,这是否会让自己因为做不成主角而感到失落时。Rachel认为,鞋履并不只是一个配件,它也可以是主轴。但如果人人都想当主角,作品就不会出来。相较之下她更热衷于团队合作所带来的成就感,而非作品本身去争当主角。她提到,有时候不那么抢眼也很好,或者说,不当主角,也没关系。

以上肖像与图片承蒙本期嘉宾提供Footspace 是Rachel在2013年与建筑师Wei Long Xie协同创作的硕士毕业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图片来自Rachel个人网站

Q:可以详细谈一谈Footspace这件作品吗? Rachel:它比较像一个雕塑品。因为我学鞋子设计很久了,就一直想要跳出传统的制鞋过程。我希望用*简单的方式,不借助钉子和胶水做出鞋子。另外我想要结合工艺和技术来制造这款鞋,因为我希望通过它去传递一个概念,就是我们要怎样将科技跟传统工艺结合起来,让这两个东西相辅相成。这个鞋子最后能够做成一个系列,因为它可以不断变换鞋跟和造型。我还使用了木头,皮革和金属这些比较特别的材质去制作。从整体看,像是一个系列的雕塑品。

图片来自Rachel个人网站

图片由本期嘉宾提供

Collection DevelopmentWood and metal (photograph by Yuen Hsieh)以上图片来自RCA官网

Q:为何当初选择去英国读Footwear Design?Rachel:选择英国基于很小的契机。我从7岁左右开始,每年暑假都会去英国和亲人一起度过,所以小时候就对这个国家有种亲切感。加上英国对于艺术这方面有很多想象,于是我在11岁的时候决定长大后去念书。 因为我从小就开始学画画,所以在15岁的时候确定了未来想读设计专业。最初想念平面设计或包装设计,但恰好17岁时遇到了一位在英国教书的台湾老师,他看了我的简历后建议我学鞋履设计,因为我们家是做皮革的,刚好跟鞋相关。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后来那位老师说,这个专业是可以累积的,越累积越有经验。因为这个原因,我换了方向。我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材料永远会比时尚跑得快。小时候因为家里做皮革生意,常常会收到很多用皮革制作打样的样品,这奠定了我对时尚的一点点概念,即鞋履是时尚的一环,我们这个产业也是时尚的一环。

Q3:在学习鞋履设计的过程中,觉得*有趣的是哪个部分呢?Rachel:我觉得是,什么设计都学得到这件事。从2D设计到立体的3D打版,而且它跟服装也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另外我也可以学材料,像鞋子可以用皮革、布料、塑胶等各种材质制作。它除了是时尚的一环外,也会涵盖医疗,结构的部分,甚至说实用性,它同时也是工业设计的一环。譬如Nike的鞋子设计师,会要求你是学鞋子设计专业的,或是工业设计师,很少会找服装设计师制作鞋子。 鞋子设计涵盖了很多知识,譬如人体工学,物理治疗。我们以前学习手工制鞋时,还要学习怎么量脚,怎样知道足弓的弧度,甚至连走路的姿势也要学。 是Fashion Geek也是时尚界的工程师由于家中是工厂起家,所以Rachel从小目睹了非常多需要团队协作的事情,这对她的人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在进入RCA学习后,她在开学的第一年就在不同科系之间到处学习交流:建筑,汽车设计,工程设计……这个时期的她被大家形容是fashion geek,老师则笑称她为:时尚界的工程师。

以上图片来自Rachel个人网站2018年,与玩味旅社 Play Design Hotel Future Lab未来实验室的合作项目

Q:与玩味旅社合作的项目曾经获得德国iF设计奖,可以聊一聊整个合作过程吗?Rachel:玩味旅社这个项目*早起源于我和一位生物艺术家(林沛莹)的合作。她是我RCA的学姐,学的是互动设计。毕业后,她因为有生命科学背景就想将生物以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让大众可以更亲近病毒,而不是害怕病毒生物方面的相关知识。 起初她想要做一个病毒娃娃,那时候covid还没有发生,但她很早就在研究病毒了。由于她不太会使用软材质的东西,于是想到找我合作。一方面我读的专业会对软材质运用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我本身是一个比较跨领域的人,当时也在学习一些生物知识。我们当初对这个产品有很多想法,也有售卖的需求。最后我们希望它可以被拆解,变成一个平面2D的东西,拆解后又可以像拼乐高一样再变成3D的东西,而它本体是一颗被放大好几倍的病毒。当时希望借此让小朋友了解到病毒并不可怕,我们是可以共存的。玩味旅社当时刚好在做一个生物艺术相关的房间。他们通过旅社这个形式,在一个个不同的房间里以策展的方式让住客来沉浸式体验。我们的作品既是展品,也是房间的装饰品。所以玩味旅社其实是让你有更长时间,可以跟房间内的家具和设计产品产生互动和连接。你在住宿后,对于喜欢的产品可以直接order,下单完成后,就寄到你的所在地。这其实也会让设计师得到更多更直接的反馈。 我们三方价值观,逻辑,设计理念的统一促成了这次合作。

以上图片来自Rachel个人网站

Q:这是你在跨领域合作方面的第一次尝试吗?   Rachel:不是,其实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就一直在做这种尝试了。只是当时似乎还没有跨领域这个说法,或是说没有那么流行。 我一开始并没有把自己定位在跨领域,只是单纯的兴趣很多元。我很愿意去看大家在做什么,然后了解他们的做事逻辑,学习他们的领域知识。所以我常常跑去别的科系:建筑系,陶瓷&玻璃,汽车设计……这期间也跟朋友合作过一个来自Jaguar的小project,我帮他们代工,做了一些小东西。 因为我常在不同科系之间跑来跑去,这也影响到我后来做设计的方向。我那时很喜欢IDE这个科系,他们的课程设置除了设计,还有工程的部分。我当时想做一个会发光的鞋子,于是去请IDE的同学协助我组装电路板,这对他们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对我来说就好迷人。“ 不管做什么设计,重点不是设计某个产品,  而是你背后的行为 ”Rachel的专长是跨领域设计与整合。她认为不管今天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来做设计,重要的还是设计思维。她可以用相同的逻辑去做不同的东西,因为这是一套可以让她做任何设计的系统。 与此同时,她目前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学部分,希望能够将设计思维更广泛地进行传播,让不太了解跨领域的人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传递方式 。如今她的教学经历已经超过十年,同时也是鞋履课程Mini Shoemaker的创办人。

以上图片来自于Rachel个人网站Rachel在国立成功大学时尚设计工作坊讲解跨领域设计思维

海报来自于Rachel个人网站

图片来自Ejing Zhang微博账户Rachel与合作伙伴Ejing Zhang为Intel  Ultrabook制作的手提包项目。采用了树脂材料和CNC技术,最后与皮革结合创作了这款包。

Q:从2019年开始,您有做帽饰设计讲师,是如何开始从事这方面的教学呢?Rachel:这个渊源从我在RCA的时候就开始了。我们和帽饰以及包包专业的学生连接的非常紧密,大家都在同一个studio。英国本身制帽也非常有名,当时学校刚好聘请了一位世界级的制帽大师Stephen Jones授课,他投了project给我们。我在当时还制作了一款“声音帽子”。在过去,黑胶唱片会记录音乐的轨迹,我觉得形成的图案非常有趣,就以此为灵感。后来去了science museum看到一些利用数学做的雕塑品,两相结合制作了这顶帽子。当时我还不会3D技术,于是请建筑系的朋友帮我的想法用一个系统做了出来。Stephen Jones看后就表示非常喜欢。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用project来学习新内容。我的设计思维也是这样,边做边学。之前提到,我也可以去设计汽车和建筑物,也都是用到设计思维。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团队合作的原因,因为我还需要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当初在做帽子项目时,我们也受训上过几堂课,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技术,然后再利用设计思维去创造自己的东西。我刚到英国的时候就一直在执行这个概念(跨领域设计思维)。直到去RCA读研究生的时候,这个概念才被定义,但其实它已经是我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做的事。正好19年我回台湾,就去教了这门课。

图片来源于网络Rachel的“声音帽子”令人联系起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的声音图像诗Zang Tumb Tumb,诗歌包含了枪声与爆炸声,是Marinetti对战役事件的印象。“ 我喜欢观察人,   也喜欢到处乱走 ”在问及Rachel日常创作的想法从何而来时,她强调灵感的获取也并非需要套用一个固定公式。她偏爱坐在路边观察行人,看他们的走路姿势,穿戴的服装和鞋履,想象他们是如何度过一天,或是为什么做这样的装扮。因为对建筑跟空间有许多别样的感受,她也热衷于四处走走看看。做学生时每逢假期都会买张廉航机票飞往别的国家,去感受当地的建筑。她尤其钟爱去巷弄观察普通人的家,用她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阳台为何这般用,那里如何会有个石雕……  

Rachel与RCA Fashion导师在Utopian Bodies展览上留影

Q:在您丰富的走秀和展览经历中,体验*好的是哪一场?Rachel:是在荷兰参与的一个大型展览——Utopian Bodies。里面有Ferragamo,prada,Viktor&Rolf, Hussein Chalayan等品牌的代表作。有趣的是这个展览本身很宏大,它是整个散落在城镇里面的。这个城镇本身很有历史底蕴,你会在不同的建筑物里面看到不同的展览。另外我喜欢它亲近民众这一点,就是大家在路上随便走一走就可以进到任意一个展览里面。

Utopian Bodies—Fashion Looks ForwardLiljevalchs, Stockholm, Sweden, 2015-16

该展览由11个展厅组成,展出了 230 多件世界上*具创新性和发人深省的创意、物品和视频。

以上图片来自MUSEEA官网“ Manolo Blahnik改变了  我看待事物的方式 ”世界头号鞋匠Manolo Blahnik曾在Rachel参加鞋履竞赛时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会设计一双“不能走”的鞋子?而她当初在做这个专案时利用了3D技术做出了原型, 并表示现实中这是可以被制造出来的,只是碍于学校机具限制。虽然务实的Blahnik认为鞋子就要可以穿可以行走,但也不妨碍他给了Rachel诸多鼓励并改变了她看待事物的方式。与此同时,生活中的Rachel也格外关注新技术与新事物。

Q:可以详细聊一聊Manolo Blahnik是如何给到你新的启发吗?Rachel:当初因为参赛我们meeting了两次。Blahnik给了一个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主题,这让我觉得异常陌生,不知道该怎么着手。这个主题是以钻石为核心来设计鞋子。也许很多人会喜欢钻石,但我对它无感。Blahnik就教我怎么去看待钻石,他说我们可以去看钻石切割的功法。我对于工艺功法这类事物很有兴趣,于是去拓展学习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其实除了钻石本身之外,真正厉害的就是切割技法。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看待事物的方式。过去我只喜欢看我喜欢的东西,对于不太熟悉的事物我很容易找不到点。Blahnik就启发了我,任何事物都有它背后的含义。

Q:可以借此谈谈你对AI创作的看法吗?Rachel:我觉得在未来艺术会变得更大众化,它可以变成一个让大众拥抱的事物。但这些算不算是有价值的创作,是不是艺术品,我觉得就要回归到创作者本身,而不是Ta的作品,重点在于创作者。因为我很喜欢把艺术普及化,让这个事物变得不那么有门槛,所以我认为AI可以辅助到这件事情。但它不是没有门槛,而是会降低门槛。前一阵我刚好看到Nvidia 的CEO黄仁勋发表的讲话。大意是说过去我们都希望小孩子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如何编程,但他觉得真正的逻辑应该是我们要怎么创造。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人人可以成为程序员的今天,我们反而应该专注于其他领域,投入到更有成效的追求中。我觉得这个理念也是我对AI的想法。广义来讲,大家都会是创作者,你每天都在创造自己的生活,创作自己的人生轨迹。而现在有一个工具可以让你更有效地把这些轨迹视觉化。所以我们可以把AI看成一个辅助,辅助我们创造自己的个人价值,或者辅助我们变成更好的创作者。

黄仁勋在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上发表讲话: 谁将塑造人工智能的未来图片截取自World Governments Summit官网还有一个凤梨酥

给Rachel定义一个职业角色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她像设计界的Fernando Pessoa,带领自己的众多「异名」实现了设计创作上的“我之非我”,孕育出了众多“设计的设计”。在我看来,她不仅仅只是一名鞋履设计师,更是一名多边形创意创作者。 时间差不多咯!为看到此处的你特别放送一款Rachel从小吃到大的凤梨酥彩蛋:奇美!

图片来自购物网站我粗暴地坚信食物等同于爱。祝你,吃得开心~

END撰文/编辑/设计  |  呈呈

加微信咨询
奈奈 @星期九
微信号:Nov******y9

艺术设计本硕博申请规划 | 作品集指导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Einen 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Novenday星期九祝你顺利滑入新的一年! 凭什么这8所英国数字媒体专业院校,毕业生*受企业青睐? 只要你够「土」,甲辰龙年offer多 Noventalk | 对话River(下):让设计看见看不见的问题 Noventicket | 天来:无标化,凭爱好闯进西北、北卡,赢单校百万奖学金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