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nday 星期九

Noventalk | 对话River(下):让设计看见看不见的问题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8日

你好呀,这里是Novenday星期九的原创谈话栏目「Nov...

你好呀,这里是Novenday星期九的原创谈话栏目「Noventalk」。在这里,我们将与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和艺术家进行对谈。在谈话中,他们将从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专业与兴趣出发,聊至更广泛的话题,如环境问题、女性解放、现实增强、智能家居、饮食哲学、AIGC……欢迎不定期查阅栏目,祝多多自在。本期嘉宾

River曾任职于frog设计总监/Continuum设计总监/IDEO / KOHLER

2009年前,River是一位拥有十年行业经验的电子工程师30岁那年,申请到英国皇家艺术学院(RCA) & 帝国理工大学(IC) 设计创新工程(IDE)双学位硕士设计超35项产品上市,累积荣获66+项设计大奖,55+项专利上海交通大学 / 同济大学聘任导师指导学生多次荣获红点奖,并曾取得2016年戴森中国区冠军本次沙龙活动分为上下期,在上一期中,River通过多年的职场经验,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有关设计师生涯的多种可能性,在甲乙方公司分别可以选择哪些职业路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点击下方图片链接查看上期内容详情

Noventalk with River II

Q1:作为一名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在读生,我能多做哪些努力和尝试呢? 

 River对在校生的四点建议1.积累好作品上学期间,要尽量累积好作品。我在RCA读书的时候,IDE专业的工作量很大,第一年大概就有11个项目,这意味着每2-3个星期就要产出一个作品。在学业和工作的双重高压下,我还是尽力尝试了更多项目,这使我在RCA两年期间获得了15个学校项目外的奖项。2.打磨技能 (设计硬技能+思维软技能)设计硬技能其实就是软件操作能力,这是相对简单的,同时网络上也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难点在于掌握思维软技能。申请学校前,你要优先了解心仪的学校是重思维还是重技能。有些学校更注重学生的设计硬技能,会关注你的画图或建模水平。但有些学校,比如RCA的老师就更为看重学生的思维能力。3.找实习上学期间有机会就尽量去尝试,因为实习可能是影响你未来能否拿到正式offer的一个关键。4.参加比赛

 Reddot红点奖目前的报名费用及得奖费用也许很多人不太了解,参加比赛实际要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不仅仅是报名费,甚至在获奖后还要再交一笔得奖费。试想当你劳神费心地产出了一个作品,为了参赛又交了一大笔报名费,但结果没中,试问以后还要不要继续参加比赛?我想分享一下自己过去做工程师时的经历。09年,我因为羡慕别人得了设计大奖,于是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参加了比赛,结果显而易见。隔年,我反思了自己没中的原因,又在研究了很多别人的获奖作品后再次投了五个作品参赛,最后中了三个。那是2010年,而我去RCA读书是10年到12年之间发生的事,所以参加比赛这件事本身也会促进个人发展。

 2010年River获奖的相关作品

Q2:参加了那么多比赛,也荣获了很多奖项,您觉得从中有哪些受益?1.解决拖延症参加比赛其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拖延症的问题。2010年我决定申请学校,于是9月报了一个设计补习班,但RCA的申请截止日期是次年1月,这意味着我只有4个月的准备时间。当然我也可以选择晚一年申请,但我那时已经30岁了,迫切的想要抓住时光,所以就想好好利用这4个月来冲刺一下。为了自我施压和监管,我选择去参加各种比赛,因为比赛都有明确的截止时间。因此在这4个月中,我做出了5个作品,并且都拿去投了比赛,最后在得了3个奖的同时也成功申请到了RCA。2.提升说精辟故事的能力参加比赛时需要上传2-5张图片,并且写一个description去介绍作品。

 比赛的文案编辑页面如上所示,这其中只有1200个字节(字节,不是单词/字),而我要怎么好好利用这1200个字节描述产品,并且获得好评——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自己「说故事能力」的机会。学习并研究过去得奖人的文案怎么写,故事如何说,对个人的能力提升大有裨益。3.给履历加分履历就像飞机上的舱位。坐头等舱,当然可以更舒适地到达目的地,但下飞机后,人们并不太看得出你是坐的头等舱还是经济舱。所以更为重要的是你在目的地过得如何,头等舱确实可以带你舒适地抵达,但不能代表一段幸福旅程的开启。

Q3:对于申请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在艺术设计领域求职的小伙伴来说,怎样才能做出吸引人的作品集?

River把作品的「框架、视觉、洞察」分别比喻成平面模特展示的「骨架、衣服、眼神」。一个好的作品集需要集框架、视觉、洞察于一体。我们能从下图中感受到某种气场的传递,一方面是因为衣服简洁有型,另一方面是基于模特的优秀骨架很好地诠释了服装,但更为重要的还是来自模特的眼神表达。

衣服就像作品集的视觉表达,它需要做到美而吸睛。但只有漂亮远远不够,因为还缺乏一个好的框架(骨架),即没有把故事说好。但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洞察(眼神),这才是作品的核心。怎么抓住核心并表现出来,才是捕获评审或面试官们心的关键。

Q4:细化来说,作品集的框架究竟是什么?关于作品集框架我有9点小建议:1.Summary:把项目用一句话开宗明义地说出来。2.Target Users:明确用户是谁,做以人为本的设计。3.Problem & Insights:发现用户的问题,列出关键问题 / 洞察点。4.Product Value Proposition:简洁说出产品的独特价值主张。5.Product Features:根据产品价值主张,列出关键特色。6.Design Process:展现做项目的流程与思考方式。7.Challenges:列出在设计中遇到的挑战,并说明如何解决以及阐述设计思维。8.Learnings:在这些挑战中,你学会了什么。9.Next Steps:列出下一步计划,在学习中复盘,让面试官知道你有行动力。(详细笔记见下方,需要的朋友请自取)

Q5:那么,究竟什么是洞察呢 ?   我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对这个部分会有特别要求,因为它容易触发误区。比如有些设计师认为,用户想要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就是洞察。但这显然不是,它们只是一个主题。洞察是「怎样让TA产生安全感 / 幸福感」。我之前在做一个亲子项目时发现,小朋友在家玩玩具时,不太爱和父母说话,但一上车,小朋友就会不停讲话,可回到家又开始玩玩具不说话。我们感到奇怪,猜测是不是因为家里玩具多而车上没有,所以小朋友上车后就只能不停说话?如果是这样,那这个项目可能就没法推进了。好在我们最终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小朋友上车后,身处一个相对疏离的外界环境,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所以TA迫切想要寻找一个熟悉的人聊天——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洞察。有了这个洞察,我们就可以开始思考解决方案了。小朋友出门时喜欢携带玩具车或玩偶是基于分离焦虑,他们也因此希望带上一个亲近的物件陪伴在身边。这自然就可能成为一个design solution:我们可不可以在车上设计一个小朋友熟悉的东西,或者在车上创造一个他们熟悉的IP?我想表达的是,我们经常以为自己知道问题了,但我们知道的却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也就是说,你不能assume your question(假设你的问题),而是要去发现真正的问题——在「安全感」的背后,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洞察在何处?

Q6:本科期间需要找实习吗?            我建议在能力足够的情况下,尽早去申请实习。过去我在科勒工作时,就常有大三的学生来实习。毕竟实习是能够让你学到真东西的一个契机。比如通过实习,你可以真正了解到甲乙方之间的差别,以及自己未来是想做甲方还是乙方。

Q7:在乙方学到的能力,是否可以帮助自己在甲方的职业发展或有助于自己创业?我在科勒工作时的升职经历,个人觉得主要归功于之前在乙方的历练。在甲方的工作流程,其实是老板嘱咐你画图,于是你自然地成为了一只执行之手。但老板也会希望自己的员工是一个有能动性思维的人,那么在乙方实际训练的就是这种能力。在乙方习得这种能力后再去甲方公司,你如果对老板说,“在你的需求之外,我还想到了一个替代方案”,这时候他也许就会发出提问,并让你帮忙构想一些idea。这种能力对于个人在甲方的工作会有极大帮助,尤其当你想往高层晋升,做到director / VP时,你思考的也是这些问题。对创业来说也是一样,我要做出什么样的产品,如何售卖它,怎样找到合适的partner及团队伙伴,怎么说服团队又怎么获取投资,都是可以在乙方锻炼到的能力。

Q8:创业时,如何选择领域?我觉得相较于选择什么领域,兴趣反而更为重要。只有先对从事的方向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更好展开后续的深入挖掘。尤其是创业,我们首先应当确保自己对这项事业有持久的兴趣和热情。

Q9:除了上学,还有没有其他有助于创业的选择?有一些start-up和加速器,比如美国的YC(硅谷YC孵化器),它们有很多summer camp可以参加,你也许可以从中受益。但针对创业本身,我觉得大家都应当慎重考虑,因为它是需要一定运气的。

Q10:在设计职业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和对应的心态变化?当初我选择IDE(Integrated Design Engineering)是看中了它的教学模式,本质上它在训练大家去大公司做设计的能力,而大公司的模式通常是一个项目设计的团队成员合作讨论。此外RCA还开设了DP专业(Design Product + Future),是针对做个人工作室的。由于我早期只想去大公司不曾考虑过创业,于是选择了IDE。毕业后,我先去了一家乙方公司。很快我就发现在这里有些东西没办法切实落地,那时起我开始怀疑,这究竟是不是我要追求的。分享这点是想告诉大家,我当初其实是因为不知道能够在乙方学到三件事情(Be a thinker、 Be a connecter、 Be a storyteller)才会自我怀疑,也不知道如何调整心态,只一味觉得东西不能落地,没办法产出作品。但实际在乙方的这段经历对我后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只是当时没有察觉。后来我跳槽到甲方公司,也就是科勒。一开始我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争取把设计做到。但慢慢发现,一个产品如果只有好看的外观还远远不够,于是我开始关注用户调研和洞察。我从过去只专注做漂亮的ID,到去做用户研究、用户洞察、使用者体验和创新,完成了一次自我更新和迭代。在科勒工作5年后,我又换了一份工作。这次是一家creative公司,我有了更深入研究设计的机会。但不久后我又开始质疑自己的产品,因为不管是用户体验还是外观都是见仁见智的事。那时起我觉得,更重要的也许是商业,于是我开始有意识的从商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我会关注这个产品在市场上到底怎么流通,我能够怎么更好地售卖它。如果今天我是一个user experience designer,我会花更多时间致力于把experience做到120分,但它可能就是缺乏市场。所以一旦考虑到「设计怎么才能赚钱」这件事,我的思维运作也相应发生了转变。

Q11:在设计领域,未来有哪些岗位有可能被替代?就像我之前所说,比起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更为重要。无论是大模型还是人工智能,它们可以帮你解决问题,但不能帮你发现问题。设计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即要做的不是解决问题。像ChatGPT这类智能软件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生成质量较高的图片,那么我们就应该去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图,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青睐。所以将来会被替代的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工作,而不是发现问题的工作。这也是创新咨询之所以有它存在意义的原因,因为会动手的人很多,但会动脑的人很少。创新咨询会帮你看到这些隐藏的问题,再帮你想到解决方案。

Q12:做了这么多项目,得了那么多奖项,是如何有效分配时间和精力的?我本身非常喜欢做设计,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这件事,所以没有太多关于时间精力如何分配的困扰。之前我胰腺发炎,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当时我的实习生就在一旁工作,于是我说,医院里有这么多资源和病患,有没有什么设计可以做。

那时我经常需要挂水到深夜,因为担心护士来不及换吊瓶而总是不敢熟睡。后来我在病床上想到了一个解决「水挂完了护士来不及换」的产品设计方案。这个项目后来获得了戴森中国区冠军。

该设计作品名为《S+》,2017年获得了IF AWAED,挂水的时候有这个S型导管就能防止空气栓塞和血液回流。很多人会问我,你为什么可以一直加班,但事实上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在加班。就像当初生病住院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停止做设计,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去做了,仅仅是因为我觉得这件事有趣且有意义。

Q13:如何调整心态,应对设计之路上的挫折?在我还是一名工程师的时候,曾投过五个作品参加比赛,但全部以失败告终。这时也许有人就会自我质疑,是不是自己不适合走这条路?但我当时对自己依旧很有信心,于是我开始去探究别人得奖的原因,分析拆解他们的获奖作品,这个过程考验的其实是心态问题。在RCA读书的第一年,我有个项目拿到了poor的*。我很疑惑,觉得自己得了那么多奖,怎么项目就只能拿到poor?于是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品外形一般,*却比我高?思考后我发现,正如前面所谈到的,一件好作品不仅要有框架,也要有洞察。RCA的老师就非常看重洞察这一部分,也就是作品的灵魂之处,而非外形所在。所以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反而更应该主动去思考背后的原因,在这个自省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素质也会不断得到锤炼。后记

                               River始终以热情的眼光与设计对视,让作品看见看不见的事物,用*大的真诚分享个人的从业经验并为大家答疑解惑。他的发言也不断触发了我全新的思考方式,“松事习松,竹事习竹”,洞察在此间。River提到,在他由工程师转型为设计师的道路上,曾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而他现在也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后辈,感觉既奇妙又荣幸。Novenday十分感谢River的到来。愿他的人生之路始终能够从心所好,畅怀适意。而他的分享本身也饱含了对后辈设计师们的祝福,万物皆有深意,且看且思,无处不明月。

END编辑 | 呈呈肖像与图片承蒙本期嘉宾提供 

加微信咨询
奈奈 @星期九
微信号:Nov******y9

艺术设计本硕博申请规划 | 作品集指导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Einen guten Rutsch ins neue Jahr!??Novenday星期九祝你顺利滑入新的一年! 凭什么这8所英国数字媒体专业院校,毕业生*受企业青睐? 只要你够「土」,甲辰龙年offer多 Noventalk | 对话设计师Rachel:跨领域设计整合第一步,吃好吃的凤梨酥 Noventicket | 天来:无标化,凭爱好闯进西北、北卡,赢单校百万奖学金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