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结构与特点2024年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切实将高考语文试卷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鼓励青少年立鸿鹄志,练真本事,坚定理想信念,夯实知识基础,提高思维品质,培养科学创新精神。试题总体而言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试卷结构及考点占比相对固定,分别为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与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六大模块。二、考查模块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19分)1.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3分,难度较小。2.考查根据原文推断内容,3分,难度中等。3.考查论据支撑论点,3分,难度中等。4.考查设问、反问句的论证效果,4分,难度中等。5.考查材料观点归纳概括,6分,难度中等。材料一节选自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战略思维、所昭示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与价值。选文部分文字扼要,层层深入,论辩犀利。多次谈到过《论持久战》,并以之为例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第4题考查了设问和反问在文中的论证效果。设问句和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是为了达到特定的表达效果采取的修辞方式,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重要部分。本题在信息类阅读中考查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论证效果,体现语言文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第5题据此设题,要求学生谈谈《论持久战》对“看问题、想问题”的启示,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文本中体现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从全局、长远和大势着眼。(二)现代文阅读二(16分)6.考查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3分,难度中等。7.考查散文情节内容,3分,难度中等。8.考查画线句内涵理解,4分,难度较大。9.考查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观点,6分,难度较大。第8题为:“文章为何说‘放牛给了我一个几近完美的少年时代’?”这句话是文中的关键语句。学生解答本题,需要调动既往语文学习中关于“理解关键语句”的相关经验,比如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我与地坛》一课布置的相关学习内容,从而把握这篇散文的神髓。第9题为:“文末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不愿在回忆往事时为放牛‘赋予意义’。你认为本文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请简要说明。”这道题考查对回忆性散文的阅读理解、鉴赏评论能力。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过以鲁迅《朝花夕拾》为代表的大量回忆性散文,对于本题的考查点之一“‘写作的当下’与‘被回忆的过去’之间的交错转换”也有所了解。本题既紧密联系教材,又引导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教学现代文时,注重形成明确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注意引导学生及时将积累的学习经验、阅读经验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三)文言文阅读(22分,14题较往年由3分)10.考查断句,3分,难度较小。11.考查古代文化常识,3分,难度中等。12.考查内容理解,3分,难度较大。13.考查翻译,8分,难度较大。14.考查内容理解,5分,难度较大。文言文阅读(双文本)材料一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中李陵请命抗击匈奴、战败后投降的一段材料二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是针对《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李陵事迹而作的一段议论两则材料,在内容上深度关联,所述史实清晰晓畅,所议事理简易明了,然而由于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对李陵之降便形成完全不同的判断。第14题即由此而设: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本题目标不在论定历史人物的功过,而在于引导考生要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而不拘于一隅之见,对相关事件、人物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多元评判,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四、古诗鉴赏与名篇名句默写(15分)15.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3分,难度中等。16.考查分析对比与景物描写的关系,6分,难度较大。17.课内名句默写,6分,难度较小。古代诗歌阅读(9分)材料选自宋诗,刘克庄的《宿千岁庵听泉》第15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第16题结合诗句分析颈联的对比手法名篇名句默写(6分)(1)《屈原列传》 , 描写寻常事物须从宏达意象列举表达深远意蕴。(2)《归园田居(其一)》 , 表示栽种多种树木受到喜爱。(3)唐代诗人写时事,常常托之于汉代,如 , 借汉喻唐,以古喻今。(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18.考查拟写借喻句子,5分,难度中等。19.考查成语填空,2分,难度中等。20.考查修改病句,4分,难度中等。21.考查补写句子,4分,难度中等。22.考查词语逻辑,3分,难度中等。语言文字运用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5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恢复疲劳”,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六、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