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13 日,来自山东潍坊的 20 岁中国留学生李某雯飞抵马来西亚吉隆坡。3 月 18 日,她先是接到一通自称 "马来西亚通讯局" 的诈骗电话,然后又由骗子假冒的 "上海市虹口公安局的杜峰警官" 协助调查,由此陷入精心设计的电诈陷阱。3 月 22 日,在实时监控、精神折磨和道德绑架的不断积累,李同学的心理压力不堪重负,最终从租住公寓的39楼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
据了解,诈骗分子会先埋设钩子让被骗者深信不疑,然后通过话术构建起 "虚假指控" 和 "道德绑架",给受骗者施加心理压力,要求其支付 25.8 万元人民币 "保证金" 自证清白。否则“中国公安”就会在数天内跨国逮捕她,并恐吓她会被监禁至少一年。在接下来的四天里,李博雯被迫保持 24 小时报告一举一动,严格限制交谈,几乎不间断的视频通话,在诈骗分子的实时监控下承受高强度精神控制。
当 "警官" 展示伪造的 "刑事拘捕令" 与 "死亡证明" 时,这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彻底陷入认知混乱,误以为自己害死了老妇人,在精神状况彻底被反复击溃后,以及为了不拖累父母,最终在 3 月 22 日用生命为这场精心策划的骗局画上血色句号。据其母亲透漏 "女儿曾在22日中午跟我通话时,语焉不详地询问家中存款有多少,随后写下一封手写信要求我汇款15万6753马币给她救急,指若她无法如期交钱,或许会面临一年或一年半的监禁,追诉期更是长达10年。李母表示当时并不清楚她发生了什么事,并且指出了这是电信诈骗,所以没有马上汇钱。这也成了母女的最后一次交谈。警惕境外诈骗 诈骗套路分析
根据现有信息,这起悲剧的源头是骗子设置了一个“兼职”或“注册账号赚零花钱”的钩子,待受骗者上钩后,诈骗团伙再由其他成员出面,声称出售账号涉嫌违法,让被骗者深信不疑。在如今这个跨境诈骗频发的时代,不要觉得自己离诈骗很远,或者自己能一眼识破骗局。除了牢记“不轻信、不转账”外,尤其是留学生群体,要远离不正规的兼职或赚外快的渠道,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要抗拒接受父母的所有建议。深陷诈骗团伙量身定制的骗局后,不论任何人都有被骗的可能性,2018年前后有一位美国的数学硕士,落地香港后马上接到所谓 "移民局" 的电话,一小时内被骗一百余万元。可见面对诈骗手段,高智商人群也有可能落入圈套,被洗脑后,人的认知是会失效的,成为一个失去判断能力的躯壳。一定不要站在上帝视角嘲笑受害者。R.I.P.
受害者的手机备忘录中被发现一封长达5000字的“自白书”。其强调自己是被冤枉的,并梳理本身从中国到马国留学的详细经过,苦苦哀求公安仔细调查,还她一个清白。其父母已飞抵马来西亚,为女儿办理身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