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卓智未来

认知力老师提醒:孩子‘被动走神’比调皮坐不住更该操心

2025年09月16日 更新

01 先搞懂:‘被动走神’的孩子到底在‘走’什么做专注力训练这么久,我碰过不少家长,一说起孩子注意力问题就皱眉头:“我家娃坐不住,五分钟都待不住”“玩玩具三分钟热度,刚拿积木又翻绘本”。可没几个家长注意到更该担心的——孩子明明坐得安安静静,眼睛盯着书本或黑板,心思早飘到...

01 先搞懂:‘被动走神’的孩子到底在‘走’什么

做专注力训练这么久,我碰过不少家长,一说起孩子注意力问题就皱眉头:“我家娃坐不住,五分钟都待不住”“玩玩具三分钟热度,刚拿积木又翻绘本”。可没几个家长注意到更该担心的——孩子明明坐得安安静静,眼睛盯着书本或黑板,心思早飘到九霄云外了。这种“被动走神”的孩子,不像调皮娃那样扎眼,也不像三分钟热度的娃那样让家长一眼看出问题,可就是这种“藏着的”毛病,悄悄啃食学习效率、拖慢认知发展,连性格都可能受影响,还总被当成“乖”而忽略。

之前有个二年级的小宇,家长带过来时急得直搓手:“我家娃上课可乖了,不说话坐得直,可考试就是考不好,老师说他看着在听,其实没听进去”。后来我们测了CAS认知力,再跟着听了两节课——小宇上课盯着黑板发呆,老师提问得反应好几秒才抬头,写作业对着题愣半天,铅笔攥手里纹丝不动,注意力综合分才63,同龄孩子里算低的。他不是不想好好听,是注意力自己“跑”了,他都没察觉,更拉不回来。

还有亲子阅读时,孩子眼睛盯着书,你问“刚才故事里的小兔子去了哪里”,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搭积木坐半小时,积木还是散的,问想搭啥,他挠着头说“不知道,就看着”。这些都是典型的“被动走神”:没有蹦蹦跳跳的调皮,甚至看着“特乖”,可注意力根本没“粘”在任务上,更像在“应付”,不是“投入”。

02 别忽视:‘被动走神’的背后藏着容易被忽略的原因

为啥会被动走神?跟那些坐不住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不是精力太多“没处放”,是注意力“醒不过来”或者没动力,背后其实有三个藏得深的原因。

1 生理发育的“慢半拍”

大脑前额叶皮层管着注意力调控,要是这部分发育得慢,孩子的注意力“唤醒阈值”就高——普通的听课、写作业,根本调动不了他的注意力,得更刺激的东西(比如动画片、新奇玩具)才能“拽”住他。这种情况在5-8岁孩子里特别常见,毕竟前额叶还在发育关键期,要是没针对性引导,被动走神能跟着影响好几年学习。

2 心理的“小情绪”在捣鬼

被动走神常跟“没兴趣”或“压抑”有关。有些孩子对任务没兴趣,可又不得不做(比如被迫上不喜欢的兴趣班、写超纲的作业),就用“走神”当“逃兵”;还有的孩子长期被催被骂,比如写作业时总被说“太慢”“怎么这么笨”,后来一拿到作业本就紧张,注意力根本没法集中——不是不想写,是一看到作业就心慌,脑子自动“放空”。

3 环境里的“隐形干扰”

要么太乱,要么太单调,都能让孩子被动走神。现在很多家庭,孩子写作业时客厅开着电视,家长时不时送水果、问“写完没”,这些碎片干扰把注意力拆得七零八落,时间久了,孩子没法主动集中,反而习惯了“被打断”,一坐下来就走神。反过来,要是孩子每天就“吃饭、上学、写作业”三件事,连点新鲜玩意儿都没有,大脑“闲”得慌,做任务时自然容易“飘”。

03 别踩坑:家长常犯的3个错会加重被动走神

很多家长拿治“调皮娃”的招对付被动走神,结果越搞越糟,得避开三个坑:

1 把“被动走神”当“懒”或“不认真”

看到孩子发呆就骂“你怎么这么懒”“能不能认真点”——可孩子不是“不想认真”,是“没办法认真”啊!注意力调控能力没跟上,批评只会让他更自卑、更焦虑,陷入“越紧张越走神”的死循环。就像小宇,本来偶尔走神,妈妈天天说“你怎么总发呆”,后来上课总怕被批评,走神更厉害了。

2 用“强刺激”逼孩子专注

发现孩子对课本没兴趣,就拿手机平板的游戏“引”他——可这种游戏靠光和声音“抓”注意力,孩子回到听课、写作业这种“平淡”的场景,更没法集中了。真正的专注力训练,是让孩子学会“自己控制注意力”,能用到学习里,还能坚持下去。

3 觉得“长大就好了”,放任不管

很多家长说“小孩发呆正常,长大就好了”,可被动走神不干预,孩子会养成“注意力飘走”的习惯,上小学后跟不上进度,*一落千丈,甚至觉得“我就是笨”。研究说了,7岁前持续的注意力问题,约40%会延续到青春期,越晚管越难改。

04 4个方法帮被动走神的孩子找回注意力

对付被动走神,关键是把注意力“叫醒”,再教会孩子“自己拉回来”,这四个在家就能用的招,试试:

1 先拿“任务观察法”筛一筛

给孩子安排个中等难度的任务,比如读一篇短童话、搭个简单的积木,盯着看10分钟。要是他身体不动但眼神散、任务完成得一团糟,提醒后只能专注1-2分钟,那就是被动走神;要是动来动去、老换任务,那是主动分心,得换方法。

2 场景化训练,让注意力“动”起来

阅读时别光读——每读两页停一停,问“刚才小熊吃了什么”这种简单问题,逼他主动“抓”内容;写作业别盯着10道题不放——拆成“写3道休2分钟”,完成后赶紧夸“刚才没走神,做得真快”,把“专注”变成他的“习惯”。

3 调整环境,把“干扰”赶出去

孩子写作业时,书桌只留课本和铅笔,客厅关电视,手机调静音;别总进房间“关心”——送水果、问“渴不渴”,都是在打断他;要是走神了,别大声骂,轻走过去指一指作业,或者小声问“现在写第几题了”,温和把他“拉”回来。

4 勾出“内在动力”,让他想专注

孩子不想写作业?先别急着骂,问清楚原因:要是题太难,就把奥数题换成基础计算题;要是觉得无聊,就把计算题变成“数学闯关游戏”,赢了给个小玩具;平时多给选择权——“今天先读绘本还是搭积木”,让他觉得“我能做主”;每天留15分钟“自由时间”,让他玩喜欢的画画、拼乐高,情绪释放了,对任务的兴趣也能提上来。

相关资讯
孩子被过度干预的5大症状,中2条以上就该警惕了!看看你家中了几条 厌学抑郁的11岁A娃+频繁吵架的父母,老师投诉后我们崩溃了! 5岁孩子遇难题就喊 ‘我垃圾’,父母分居常吵翻,带娃的苦快咽不下 孩子9岁被确诊ADHD:我抑郁带俩娃,他爸不管,半年在家干预越搞越糟 手慢无!深圳亲享卡限时358元抢*高42课时,助力孩子成长!这波福利错过后悔一年!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