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9·3阅兵式刚鸣响开场号,哈珀国际教育的师生早挤在东北大学沈河校区教学讲堂里——平时爱转笔的学生坐得笔直,外教也凑着屏幕看,连空调风都吹不散满屋子的热乎劲儿。别觉得国际化教育就只讲“全球视野”,哈珀的老师常挂在嘴边的是:“走得再远,根得扎...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9·3阅兵式刚鸣响开场号,哈珀国际教育的师生早挤在东北大学沈河校区教学讲堂里——平时爱转笔的学生坐得笔直,外教也凑着屏幕看,连空调风都吹不散满屋子的热乎劲儿。
别觉得国际化教育就只讲“全球视野”,哈珀的老师常挂在嘴边的是:“走得再远,根得扎在祖国土里。”从建校起,爱国教育就没从课表里摘出来过。
国旗护卫队的正步声从音箱里钻出来时,讲堂突然静得能听见呼吸——《义勇军进行曲》一响,所有人“唰”地站起来,连外教都跟着哼调儿。等战士们的方阵像刀切似的走过来,坦克履带碾碎镜头里的风,学生们的巴掌拍得山响:“那是咱们的无人机!”“这导弹是自主研发的吧?”有人攥着笔记本角发抖,有人悄悄抹眼睛——以前课本里“抗战贡献”“和平不易”那几个字,突然变成了眼前亮闪闪的钢盔、轰鸣的引擎,比任何教案都戳心。
准备下个月去加拿大的张同学散场时还攥着手机:“刚才看那些装备,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以后在国外说我是中国人,腰板能挺到天上去!”
这不是哈珀第一次“折腾”——上周刚带学生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德育课讲《论语》里的“家国”,中秋办诗词大会时外教跟着学包粽子,连食堂的月饼都刻着“月是故乡明”。校长说:“国际化不是‘外国化’,全球视野的底色得是中国魂。”
散场时,有学生抱着笔记本写观后感,字里行间都是“先烈的血”“咱们的魂”;老师在群里发大合影,照片里每个人眼睛都亮得像星子。哈珀说,这次看阅兵不是完成任务,是让孩子记住:今天方阵里的每一步,都踩着先烈的脚印;明天走出去的每一步,都得带着祖国的魂。以后不管开多少门国际课,爱国这根弦,永远绷得紧紧的。
多年OSSD国际课程经验,带你上世界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