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准
零件一般有几个表面,表面之间得符合尺寸和位置要求——像距离精度、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圆跳动这些都算。要搞清楚表面间的位置关系,得先定基准,基准没明确,表面位置就没法确定。
基准就是零件上用来定其他点线面位置的参考,按作用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俩大类:
- 设计基准:零件图上定其他点线面位置的基准——比如活塞的设计基准是它的中心线与销孔中心线。
- 工艺基准:加工、装配过程中用的基准,按用途又分:
- 定位基准:加工时让工件在机床/夹具里位置对的基准——比如三爪卡盘自动定心、止口盘定位套,或者V形架、半圆孔定位这些;
- 测量基准:检验时测已加工表面尺寸和位置的基准;
- 装配基准:装配时定零件在部件/产品里位置的基准。
二、工件的安装方式
工件在机床上先定位(让它相对于工具位置对)、再夹紧(保持位置不变),这俩步骤合起来叫“安装”。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加工精度、效率和稳不稳定。要保证加工表面和设计基准的位置精度,安装时得让设计基准和机床位置对——比如精车环槽,得让工件设计基准和机床主轴轴心线重合。
常见安装方法有三类:
- 直接找正法:把工件直接装在机床上,用百分表或划针盘目测校正,边校边调。定位准不准、快不快,全看找正工具、方法和工人手艺,费时间、效率低,只适合单件/小批量生产——比如硬靠模仿形体找正这种情况。
- 划线找正法:按毛坯/半成品上的划线,用划针校工件位置。得加划线工序,还有划线和观察误差,多用于批量小、毛坯精度低或大型工件粗加工——比如二冲程产品的销钉孔位置,用分度头划线找正。
- 夹具安装法:靠机床夹具定位,夹具和刀具的位置提前调好,加工一批工件不用一个个找正,又快又省劲,成批/大量生产都用这个——比如活塞加工常这么干。
- 夹紧:定位后保持位置不变的操作,夹紧装置得满足:别破坏定位、夹得牢、动作快、结构简单。
- 注意:夹紧力得合适,太大容易让工件变形,太小工件会动。
三、金属切削基本知识
1. 车削运动及表面形成
- 主运动:直接切下切削层、形成新表面的运动——比如工件旋转,速度快、费功率;
- 进给运动:让新切削层不断切入的运动——有的连续(比如车床车刀动),有的间歇(比如牛头刨床工件进给);
- 工件表面:切削时会形成三个面——已加工表面(切完多余金属的新面)、待加工表面(马上要切的面)、加工表面(切削刃正在车的面)。
2. 切削用量三要素
- 切削深度(ap):又叫吃刀量,公式是ap=(未加工直径-已加工直径)/2(mm)。粗加工尽量一次切完粗余量,余量太大就分两次——第一次切2/3~3/4的余量;加工有硬皮的铸锻件,得超过硬层。
- 进给量:工件或工具每转一圈/往复一次的位移(mm)。粗加工受切削力限制,半精/精加工受表面粗糙度限制。
- 切削速度:切削刃某点相对待加工表面的主运动瞬时速度(m/min)。切削深度和进给量定好后,尽量选*大速度,高速切削是趋势。
四、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加工表面上小间距、峰谷组成的微观形状,主要由加工方法造成——比如刀具摩擦、切屑变形、工艺系统振动,会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耐磨度、疲劳强度。
1. 高度参数
- 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取样长度内,轮廓点与基准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值——*常用;
- 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5个*大峰高加5个*大谷深的平均值;
- Ry(轮廓*大高度):取样长度内*高峰到*低谷的距离。
2. 切削液作用及种类
- 作用:冷却(降温、延长刀具寿命)、润滑(减小摩擦、提高表面质量)、清洗(冲切屑、防堵塞);
- 种类:乳化液(冷却为主,水稀释乳化油,润滑防锈差点)、切削油(润滑为主,矿物油比如机油、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