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号,特朗普签了份H-1B签证行政命令——一开始说要对申请人收每年10万美元的费用,现在这签证一年才1500美元。他说这签证被“滥用”,不付钱就限制入境。但才过几个小时,白宫就改口了。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社交媒体上直接说:10万美元是一次性付款,不是每年交。副...
9月19号,特朗普签了份H-1B签证行政命令——一开始说要对申请人收每年10万美元的费用,现在这签证一年才1500美元。他说这签证被“滥用”,不付钱就限制入境。
但才过几个小时,白宫就改口了。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在社交媒体上直接说:10万美元是一次性付款,不是每年交。
副新闻秘书艾比盖尔·杰克逊再给CBS News补了细节:这钱“不碰任何现有签证持有者”,也不影响他们往返美国;而且只针对“现在在美国境外、要参加2026年2月抽签的新申请人”,2025年抽签的人压根沾不上边。
一出,亚马逊先乱了。周五晚间(9月20号),公司给员工发内部通知:在美国境内的别出去,海外的“尽可能在明天截止前回来”;要是赶不回来,就别试入境,“等进一步指引”。
印度那边更急。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直接说“对这命令慌得很”——一日的期限给全球企业、专业人士和学生搞出“大不确定性”。要知道去年印度是H-1B*大受益国,占了核准申请的71%,中国才11.7%。
关于H-1B的“家底”,USCIS有个数:自2004年起,每年批准上限是85000份。下一财年申请量降到约35.9万份,四年新低;上一财年*大受益者是亚马逊,接着是塔塔、微软、Meta、苹果和谷歌这些科技巨头。
*苦的是小公司。沃森移民法事务所的塔米娜·沃森说,10万对她的客户(大多是小公司、初创)来说“是致命一击”:“几乎所有人都被挡在门外,10万当门槛,毁了好多机会。”她解释,好多中小企业“真找不到美国人做这些活”,雇主找外籍人才,本来就是因为职位填不上。
Littler Mendelson的乔治·洛佩兹更直接:“这费用会让美国科技业竞争力掉档。”他说,有些公司可能会去境外开业务——虽然实操起来挺难。
其实特朗普对H-1B的态度一直反复。今年1月他还说“理解两边观点”,前一年竞选时为了拉科技业支持,却承诺要简化流程、给毕业生绿卡,在《All-In Podcast》里说“得有人才库给公司干活,得留得住人”。
回到第*任期,2017年刚上台他就签命令加强H-1B审查,查欺诈。结果2018财年拒签率飙到24%——奥巴马时期才5%-8%,拜登才2%-4%,当时科技公司骂得厉害。
这次的“朝令夕改”更离谱:上午说“企业要付六年”,晚上就变“一次性”;刚说“限制入境”,转天就说“不影响现有持有者”。适用人群也缩了又缩——从“所有新申请人”变成“2026年2月抽签的境外人”,2025年的都不算。
支持者比如马斯克说H-1B能吸人才,批评者说它压本土薪资——但这次*让人挠头的,是“说变就变”的风格:企业刚消化“每年10万”的冲击,转头就改,可不管哪种,小公司都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