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中秋,桂香裹着风飘过来时,月亮刚蹭上中天,巷子里的灯笼就接二连三亮了——天刚擦黑,先是一家的玉兔灯挑起来,接着是隔壁的宫灯,小孩举着皱巴巴的纸灯笼跑,光团晃啊晃,串成地上的星子,和天上那轮清月亮对看。灯是人间攥在手里的小月亮,暖得能焐热手心的烟火气;月是天上挂着的冷...
又是中秋,桂香裹着风飘过来时,月亮刚蹭上中天,巷子里的灯笼就接二连三亮了——天刚擦黑,先是一家的玉兔灯挑起来,接着是隔壁的宫灯,小孩举着皱巴巴的纸灯笼跑,光团晃啊晃,串成地上的星子,和天上那轮清月亮对看。
灯是人间攥在手里的小月亮,暖得能焐热手心的烟火气;月是天上挂着的冷灯,光洒下来像浸了千年的墨,一近一远、一热一冷,刚好拼出中秋*疼人的模样。
灯里裹着的古意,是小时候听奶奶说的——古时候中秋夜要祭月,香案摆上月饼瓜果,红烛烧得直晃,姑娘们对着月亮念叨“要像嫦娥那样俊”,烛火晃啊晃,倒成了跟老天爷说悄悄话的通道。
文人倒会玩,划着船登着楼,举着杯子跟月亮碰,要么问“谁先看见的月亮?月亮先照的谁?”要么叹“今年这月亮好,明年不知在哪看”——这些句子裹着月光灯影,倒成了千年都没凉的茶。
现在不搞那些隆重的仪式了,可团圆的热乎气更实在——阳台或者院子里,一家子挤着坐,桌上摆着月饼、裂开嘴的石榴、煮得软乎乎的芋艿,一盏灯把脸都照得发亮,月光渗进来跟灯光裹在一起,倒真应了那句“天月一轮,人间灯盏,共映团圆”。
吃完晚饭提个灯笼,跟家人晃着走,说点张三李四的闲事,这没什么花样的幸福,倒成了中秋*贴胸口的暖。
月亮里的风雅,从来不是飘在天上的,是把日子熬出诗意的劲——案头插几枝桂花,香得满屋子转;院子里抿口小酒,举着杯子跟月亮碰;自己揉个苏式月饼,边儿翻着毛,倒有股子笨笨的诚意;就算就坐那儿看会儿月亮,也能摸着“今夜大家都看月亮,不知道谁的思念落在哪儿”的热乎气。
月华没声儿,倒像块温毛巾,擦得人心亮——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停会儿看月亮,倒能勾着故乡的饭香、妈妈的唠叨,还有那些老日子里的规矩。
中秋本来就是月亮的节日,偏被灯火烧得暖——天上的月、人间的灯,缠在一起编出我们所有关于团圆、想人、美的念头。
这个中秋,不管你在哪儿,跟家人挤着还是自己看月亮,都愿你摸着灯的暖,挨着月的静。心里头留着一轮亮月亮,一盏热乎灯。
月亮裹着城,灯火挨着人——祝你中秋快乐,平平安安,一家子热热闹闹的!
七田真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