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科学研究都提到,3-8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窗口期”——刚出生时宝宝大脑约370g,6个月翻一倍,2岁再翻一倍,3岁就接近成人水平了;布鲁姆的智力曲线更直接——17岁智力算的话,5岁前能占50%,5-8岁再涨30%,剩下20%才是8-17岁慢慢补的。这段时间孩子大...
不少科学研究都提到,3-8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窗口期”——刚出生时宝宝大脑约370g,6个月翻一倍,2岁再翻一倍,3岁就接近成人水平了;布鲁姆的智力曲线更直接——17岁智力算的话,5岁前能占50%,5-8岁再涨30%,剩下20%才是8-17岁慢慢补的。这段时间孩子大脑神经元在疯狂建连接,学新东西跟“海绵吸水”似的,要是抓住机会做思维启蒙,能帮孩子搭好逻辑推理的底子,以后学复杂内容也更顺。
踩准这个黄金期,斯坦星球寒假专门给大班孩子开了门《思维特工队》——不是那种泛泛的思维课,是把情景化课堂、游戏化体验揉进课程里,还带着孩子摸点科学小奥秘的创新课。课程参考《3-6岁儿童发展指南》和美国CCSS标准设计,完全贴合大班孩子的认知规律,通过解思维谜题,帮孩子练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的本事,说到底就是“在黄金期把‘智慧脑’的地基打牢”,为上小学做准备。
先给家长们划个核心信息:课名叫《思维特工队》,2026年2月开,就在斯坦星球各中心,只收大班孩子;亮点是双专项、分阶练,每一步都有明确效果;学完能提升计算、视听觉分辨、图形空间感还有专注力。
为什么这门课适合大班孩子?先看课堂模式——我们死磕线下小班,人数卡得严,就是要让老师能盯着每个孩子的眼神、动作。比如孩子突然皱眉头卡壳了,老师立刻凑过去问“是不是没看懂这个图形?”;孩子举着手蹦蹦跳跳想发言,马上把话筒递过去;甚至小组讨论时,每个孩子的奇思妙想都能被接住,像“用三角形拼圆形”这种“异想天开”,老师也会跟着一起试。这哪是上课?更像给每个孩子配了个“私人思维教练”。
那种几十人的大班流水线、盯着电子屏单向灌知识的课,我们压根不做——一来没针对性,孩子坐那发呆都没人管;二来伤眼睛,学半小时就揉眼睛。在我们这,每个孩子都有超多机会和老师互动,不用担心“我的想法没人听”,也不用怕“跟不上进度”。比如学图形拼搭时,老师会挨个看孩子的作品,说“你用了3个正方形,有没有更省的办法?”,孩子被关注到,自然愿意主动参与,学习劲儿头特别足。
再说说知识怎么传——我们用新加坡CPA学习法,搭配一堆趣味教具。这方法是布鲁纳提的,专门帮孩子啃抽象概念的。比如学几何,拿积木拼房子,孩子摸一摸、搭一搭,就懂了“正方形有4条边”;学运算,用彩色小珠子拨来拨去,“3+2=5”不是背出来的,是“拨3颗红珠子加2颗蓝珠子,一共5颗”试出来的。不像有的课只让孩子“听讲+刷题”,我们的孩子是真的“理解”概念,知识扎进脑子里,不是浮在表面。
还有学习主动性怎么养?靠“5E探究式教学法”。整个课堂围着孩子转:先把孩子扔进问题情景里,比如“怎么用积木搭出能装下3个小球的房子?”,然后让孩子自己试——有的孩子用长方体围边框,有的用圆柱体当柱子;试完和小伙伴讨论“我的房子为什么装不下?”;再把方法用到别的问题上,比如“装5个小球要怎么改?”;最后一起评评谁的办法妙。整个过程,孩子是“主角”,不是“观众”,探索欲和成就感直接拉满。
还有PBL情景教学,直接把课堂变成“小超市”“积木乐园”。比如学运算,就玩“超市买糖”——孩子拿玩具钱买3颗糖,每颗2块,要算“一共付6块”;学空间几何,就拼“城堡围墙”——要搭出“能围住正方形花园的围墙”,得先数“花园的边长有多长”。孩子边玩边用知识,哪里会觉得“学习苦”?反而会追着老师问“明天还玩超市游戏吗?”。
最后说效果——学完这门课,孩子算题更顺了,比如“5+3”不用掰手指,能自己说“5加2是7,再加1是8”;遇到问题会自己掰扯逻辑,比如“妈妈给了10块钱,买糖花了3块,还剩7块”;空间感变灵了,分得出左右、拼得出图形,比如用积木拼“汽车”,会自己调整“轮子要装在车身两侧”;还能把学的知识串起来用,比如搭房子时,会算“要10块积木,我已经用了4块,还剩6块”。这些能力,都是上小学的“硬核基础”——比如做数学题时,能理解“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上清楚“左右结构的字”;甚至上课坐得住,因为专注力被练出来了。
3-16岁青少儿科创编程
"斯坦星球科学乐高机器人编程"是上海立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教育宝SaaS管理系统开设的店铺, 若该店铺信息涉嫌虚假或违法, 请点击这里向教育宝反馈,我们将依法进行处理。
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