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智教育

申法学院,何时提交*有利?LSAC最新报告:1月是分水岭,没钱的考生更晚申!

2025年10月31日 更新

近日,LSAC发布《2024-2025 年考生认知报告》,以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期间参加LSAT考试的1.5万余名考生为样本,第一次用实证数据画出“LSAT改革后首批考生”的真实样子,聚焦“何时萌生法学院想法”“为何选法学院”“如何规划申请”“担心哪些障碍”四...

近日,LSAC发布《2024-2025 年考生认知报告》,以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期间参加LSAT考试的1.5万余名考生为样本,第一次用实证数据画出“LSAT改革后首批考生”的真实样子,聚焦“何时萌生法学院想法”“为何选法学院”“如何规划申请”“担心哪些障碍”四大核心问题。

报告调查对象覆盖LSAT首考生与重考生,样本代表性经严格验证——受访者与整体考生在种族、性别、学历背景等关键维度差异均未超5%,无需额外加权,结论能真实反映2024-25年LSAT考生普遍情况。

从受访者构成看,群体特征鲜明:种族性别上,白人占45%,少数族裔占46%(亚裔11%、黑人11%、拉丁裔9%等);女性64%、男性34%、性别多元群体1%。

教育背景上,30%是“第*代大学生”(父母无大学学历),80%是“第*代法学生”(家族首人报考法学院)。

经济状况上,29%是佩尔助学金获得者(美国低收入学生资助),12%获LSAT考试费减免,这两类群体近来自少数族裔,显露出“经济弱势+种族少数”的叠加特征。

先看清样本“真面目”,再看准考生的规划意识——报告*意外的发现,是准法学院考生规划意识远超预期:多数人“上大学前”就想过读法学院,且“第*代大学生”比“非第*代”更早。

具体数据:55%的第*代大学生大学前考虑法学院,比非第*代高5个百分点;32%甚至小学或中学就有此想法,比非第*代高5个点;仅16%考生是大学毕业后才考虑的,多为非第*代、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

这背后是“资源焦虑驱动的提前规划”:第*代大学生因缺家族经验,只能靠“早想早准备”补信息差;少数族裔(如黑人)中“小学就考虑法学院”的比例连续两年*高,反映出他们对“通过法律改变阶层”的迫切。

早规划的底色,是对“读法学院原因”的清晰认知——考生动机打破了“律师=高薪”的刻板印象。

2024-25年考生动机:49%是“帮助他人”(比去年涨8%,自由作答中有人提“帮移民家庭解决身份”“为弱势群体做法律援助”);37%是“倡导社会正义”(比去年涨9%,是增幅*大的动机,显露出种族平等、性别权益等社会议题对年轻人的影响);34%是“职业财务稳定”(但考生更关注“能买房、养孩子、不月光”的基础稳定,而非“赚大钱”)。仅8%提“追求声望”,4%提“保护传统价值观”。

这种“向善动机”刚好契合法学院录取偏好——报告明确:院校更愿录“有清晰公益目标”的考生,而非单纯功利的申请者。

动机纯粹,可申请路上的“资源鸿沟”让不少考生举步维艰。

申请法学院是复杂工程(选校、写文书、填材料),但报告揭示:考生获取帮助的机会严重不均——“无人求助”的群体集中在少数族裔、第*代大学生、低收入群体中。

考生*依赖的三类求助对象是“同龄人/朋友(44%)、律师(39%)、家人(32%)”,均属“私人社交网络”。但群体差异悬殊:白人依赖“家人”的比例比少数族裔高50%(因白人家庭更可能有法律从业者);少数族裔依赖“法学院招生代表”的比例比白人高30%(因私人圈缺法律资源,只能找院校官方)。

更值得关注的是“无人求助”:每5个考生就有1个说“没人可问”;第*代大学生“无人求助”比例27%,比非第*代高10个点;佩尔获得者23%,比非获得者高7个点;少数族裔比白人高5个点。

资源不足不仅影响求助,还直接左右“何时提交申请”——报告藏着“1月分水岭”。

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超较高考生计划在2024-25年录取周期申请,约1/4计划未来周期申请。具体看,51%计划“秋季(8-12月)提交”,20%计划“春季(1-5月)提交”。

8-11月,多数考生计划“1月前提交”;到1月,较高考生计划“春季提交”,2月参加LSAT的考生中这一比例降至39%。(注:11月后仍有考生说“计划秋季提交”,是因“可在1月及以后考LSAT,同时1月前提交申请”。)

考试周期内,申请计划从1月、2月开始变化:1月考LSAT的考生中,近30%计划2025-26年申请;2月时近半数计划2025-26年申请;4月时近60%计划2025-26年及以后申请。

计划提交时间的变化,与“第*代大学生”“佩尔获得者”身份强相关——总体上他们的申请计划和其他人差不多,但“考试周期后期”,计划“春季提交”的比例更高。

比如2月考LSAT的第*代大学生,计划春季提交的比例比非第*代高近20%(7个点);4月时,第*代比非第*代高60%以上(11个点)。类似地,2月佩尔获得者计划春季提交的比例比非佩尔高30%以上(11个点);4月时高80%以上(13个点)。

多数考生(包括边缘群体)都知道“早期提交”的重要性,但资源匮乏的考生“后期提交”比例更高,恰恰说明“指导与支持的不平等”仍在持续。

申请时间差异的本质,是“经济压力”的外显——报告*担忧的,是“钱”成了入学*大拦路虎,且2024-25年焦虑程度较去年大幅升级(根源是美国联邦研究生贷款政策突变:Grad PLUS贷款暂停、无补贴贷款限额收紧)。

具体数据:较高考生说“总学费会阻止入学”(去年38%,增幅45%),佩尔考生中59%这么认为(比非佩尔高17个点);47%怕“助学金不足”(去年35%,增幅34%),佩尔考生中57%有此担忧(比非佩尔高14个点);33%怕“贷款太多还不起”,佩尔考生中37%(比非佩尔高5个点)。

“无阻碍入学”比例骤降:去年30%考生说“被梦校录取就一定去”,今年仅18%(降幅40%);佩尔考生更惨,仅16%敢说“无阻碍”(比非佩尔低41%)。

报告直言:这种焦虑不仅会让“有潜力但没钱”的考生放弃法学院,还可能导致未来法律行业“人才断层”——尤其农村、低收入社区等“法律荒漠”地区,本就缺律师,若经济门槛持续升高,这些地区的法律服务将进一步萎缩。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给考生和法学院提了具体建议,不是“数据罗列”,而是“问题诊断书+行动指南”。

给考生的3条实用建议:①早规划,抓核心动机——从高中、大一开始了解法学院,文书突出“帮助他人”“社会正义”等公益目标,别写功利诉求;②主动破“资源困局”——没人求助就联系目标院校招生官、学校prelaw顾问,或申请LSAC免费指导项目,别硬扛;③算清“经济账”——优先申请“助学金丰厚、学费低”的公立校(如加州大学系统),避开“高学费但奖助少”的学校,别毕业即负债。

给法学院的3点改进方向:①扩大奖助覆盖——针对佩尔考生、第*代大学生,增设“全额奖”“Need-blind录取”(不看经济条件);②提供申请支持——为少数族裔、低收入考生开免费文书workshop、申请辅导,缩小资源鸿沟;③透明化成本信息——提前公布“总学费+生活费+奖助政策”,别让考生因“信息差”错过适配院校。

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用数据撕开“法律教育公平”的表象——准律师们满怀“做善事”的热情,却被“钱”拦住去路;他们早早规划未来,却因资源不足步履维艰。

正如LSAC在报告结尾所言:“法律行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让‘想帮人的人’都读得起法学院。” 这不仅是美国法律教育的挑战,也为全球法学教育“公平化”提供了重要镜鉴。

相关资讯
圣诞备考不佛系!选博智,跳出 LSAT 低效怪圈,重定义高分路径! Pre-OCI 转变:当美国律所把夏季招聘推进到春季时,JD生应如何应对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圣地亚哥大学法学院启动3+3JD项目 10月LSAT考试*出炉!看看博智学员的表现! 特朗普 H-1B 下,去美国读 JD 还有‘钱’途吗?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