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编程猫

680分进南大!从编程猫启蒙到成为未来创造者,编程这步棋,走对了

2025年11月15日 更新

2015年,吉林长春的一间书房里,于念一坐在电脑前用《我的世界》搭他的“想象王国”。爸爸是语文老师,没逼他学这学那,反而用这款游戏当父子话题——跟他聊怎么搭才稳、探索地图的乐趣,从不说“你得做到什么样”,就一个劲夸他“想法真妙”。这种没压力的玩,倒偷偷把他的创造力养起来...

2015年,吉林长春的一间书房里,于念一坐在电脑前用《我的世界》搭他的“想象王国”。爸爸是语文老师,没逼他学这学那,反而用这款游戏当父子话题——跟他聊怎么搭才稳、探索地图的乐趣,从不说“你得做到什么样”,就一个劲夸他“想法真妙”。这种没压力的玩,倒偷偷把他的创造力养起来了。

那会班里同学都在打《王者荣耀》,但于念一偏不——他觉得“农药”是跟着规则玩,《我的世界》是自己定规则,打小就认准了“创造”比“瞎玩”带劲。

这份对“创造”的执念,很快找到了更“锋利”的出口:2015年上三年级,听爸爸的建议开始玩编程猫。第一次打开Kitten软件,他就迷上了——用图形积木块拼拼搭搭就能实现功能,“以前点个按钮只知道会动,现在终于明白背后的道理了”。第*个作品是个“bug一堆但自己超宝贝”的小工具:想拍张照就能测家具尺寸,用麦克风抓声音频率,还加了计时。那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能掌控创造”——原来脑子里的想法,真能变成代码跑起来。

随着对编程越来越熟,他想玩点更复杂的。刚好2017年编程猫出了Python课,从基础语法到AI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都有,刚好合他的胃口。跟着学了没多久,就能写点好玩的小程序,发在社区里,被各地的小伙伴叫“大神”——那会他才明白,创造不仅是自己玩,还能和别人连上。

2018年暑假是个关键转折点——他作为“少院士”去了编程猫总部,看他们开发中的Kitten软件和要上的社区功能。原来每个按钮、每个功能都在替“创造者”着想:怎么让新手更快学会,怎么让作品更容易分享。跟“猫老祖”(编程猫的工程师)聊职业规划时,对方说的一句话他记到现在:“做编程的活儿,技术会变,但对创造的喜欢不能变。”

也是这一年,他通过编程摸到了AI的门——那会AlphaGo正火,他盯着AI的底层代码想:“智能驾驶、会聊天的机器人,现在还不行,以后肯定能改变生活。”从那以后,不管学数学还是英语,他都爱琢磨“这能和AI咋结合”。

2022年底ChatGPT刚出来时,他已经动手了——用编程猫学的东西,接了ChatGPT的API,做了个能聊天的QQ机器人。别人还在讨论“AI是啥”,他已经在改机器人的回复逻辑了。他说,这种“先动手试试”的本事,是编程猫给的*金贵的东西。

2024年高考,他考了裸分680,现在是南京大学AI软件专业的大二学生。

上了大学,他的创造开始往生活里钻——AI大模型火了后,他嫌家里小爱音箱“太笨”,复杂指令听不懂,回答跟机器人似的。于是自己查接口,把音箱、智能助手和AI大模型连起来;用SoVITS做语音合成,让回复有真人的味儿;为了稳定运行,还从零搭了个服务器。测了十好几次,直到有天音箱能听懂他的话、用自然语气回复时,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用Kitten做工具的日子——那种创造成了的开心,跟小时候一模一样。

聊到未来,他想得远:想把科技和艺术揉一块儿,比如用计算机做新的音乐形式,或者做交互装置,让普通人也能在数字世界里随便创造。“这想法其实是编程猫小时候给的启发——它不光教编程,还有小说、midi音乐编辑器这些艺术平台,能和多才多艺的小伙伴聊。这段日子把我对艺术的兴趣勾出来了。”

2025年10月他又回了编程猫总部——看他们十年的变化:从*早的图形化编程,到现在的AI课、机器人教育,每一步都在给未来的创造者铺路。熟悉的猫咖还在,员工讨论“怎么让孩子更爱创造”的劲儿也没变。他说:“十年过去,编程猫还是那个‘懂孩子、懂创造’的地方。”

相关资讯
2025江苏省无锡市科特生招生简章:区二等奖即可成为重高入场券! 从编程猫启航的清华学霸:编程如何成为他十年成长的“底层算法”? 2025河北省廊坊市科技特长生招生简章:认可县级奖项,门槛更友好! 2025广西南宁市科特生招生简章:3所重高均认可CSP-J/S一等奖! 99分!黄土高原上,50个孩子交出了一份特殊的*单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