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试前,班上一大半孩子闹胃疼、腹泻、头疼——没被流感放倒,倒先让学习压垮了。止疼药、抗焦虑的小药片成了必需品,吃药都成了孩子眼里“稀松平常”的小事。不止高中,初中孩子的压力也藏不住:有初一娃每天写到凌晨两点多作业,清晨6点就得爬起来,崩溃到对着镜子大哭;连北大教...
高一期中考试前,班上一大半孩子闹胃疼、腹泻、头疼——没被流感放倒,倒先让学习压垮了。止疼药、抗焦虑的小药片成了必需品,吃药都成了孩子眼里“稀松平常”的小事。
不止高中,初中孩子的压力也藏不住:有初一娃每天写到凌晨两点多作业,清晨6点就得爬起来,崩溃到对着镜子大哭;连北大教授的独子都“跟学校八字不合”,14岁就辍学,最高学历就到初中。
为中高考拼的孩子,本来课业就重,还得扛着学校、爸妈、同学还有自己心里的学习压力,捎带脚的抑郁、焦虑全涌上来。大多天赋普通的娃,为了考得好点,只能使劲挤休息时间——别人吃饭、睡觉的工夫都拿来做题。这么压着,别说清北复交,能健健康康熬到高中毕业、……,就不错了。
一边是孩子的崩溃,一边是父母的期待——教育部数据说,95%以上家长盼着孩子*能到班级中等往上,45.9%的四年级家长直接要求进前三。
可升学哪有那么容易?以上海政法学院为例,2025高考录取*低位次23673名,不算难考吧?但放到上海小学生总数里,得排前13.8%——小学40人的班,只有5个能……。想有个大学上都难,*一般还想上好大学?更没谱。
当妈后还在做噩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说高中生抑郁检出率超40%,初中生超30%,小学生约10%;前不久央视更准的数据来了——我国6-16岁在校学生精神障碍总患病率17.5%。换算下来,40人的班就有7个孩子在受心理困扰——比能……!
为了缓解这股子压力,政策也出了不少。前阵子教育部发的《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从学习、运动、睡眠、手机使用这些方面给了解法,还跟研究结论对上了:比如“每天2小时体育”——临床里,运动本来就是轻度情绪问题的“处方药”;保障充足睡眠——晚上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期,熬夜、睡不够会拉高抑郁风险;鼓励家长孩子一起“息屏”——国际研究说,孩子每天用电子产品超3小时,抑郁焦虑风险会上升。
可说实话,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揪心得还是升学那点事。小时候梦见自己考差被老师骂,长大梦见孩子考差自己被老师说——这心理阴影,除了高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没别的解药能安心。
转轨国际学校是家长*常选的路。跟体制内“一考定终身”不一样,国际学校的转轨窗口长得多——春招、秋招,还有中考后的补录,这次没过下次还能考。学习内容上,国际课程更能发挥孩子特长——就算中考是区重点水平,努努力也能拿到帝国理工、港大这些院校的offer。但也有家长犯愁:国际学校花销不小,再供海外本科更吃力。
这时候,新兴的“国本贯通”就成了另一个选项。给不了解的家长说句大白话:就是高中在国际学校读融合课程,本科先在国内读两年,再去国外读两年毕业。比起中本贯通,出路更好、“含金量”更高;跟国际高中、出国留学比,性价比又更高——甚至60来万就能覆盖高中+本科学费,特别适合普娃和看重留学性价比的家庭。现在上海已经有学校开了这门课。
米特世界教育:为未来精英提供教育规划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