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申请季,杜克RD轮录的53个中国学生里,44%是海高+绿卡;普林斯顿录了23个“海高有身份”的,录取*是大陆高中的2.3倍;MIT本地生(含绿卡)录取*5.4%,比国际生(1.9%)高近两倍;康奈尔给“海高有身份”的12.7%录取*,是大陆高中2.8%...
2024-2025申请季,杜克RD轮录的53个中国学生里,44%是海高+绿卡;普林斯顿录了23个“海高有身份”的,录取*是大陆高中的2.3倍;MIT本地生(含绿卡)录取*5.4%,比国际生(1.9%)高近两倍;康奈尔给“海高有身份”的12.7%录取*,是大陆高中2.8%的4倍多。
这些数摆在这里,其实是美国大学对“身份”的不同算账方式——有的按公民/绿卡分(斯坦福、埃默里、JHU),有的看高中在哪国(芝大、康奈尔、哥大),还有的压根不说怎么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
搞清楚身份怎么算,再聊不同背景的好坏——美高的优势明摆着:天天浸在英语里,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不是国内能比的;课程跟美国大学接得上;像康奈尔会把美高的中国学生跟同校本地人一起审,身份占优;还有美高老师的推荐信,美国大学更认。
但美高也不是的——好多学生去了不适应,GPA掉得厉害;有的不会用校内资源,活动栏空着;还有的就跟中国学生混,活动背景没 diversity;更麻烦的是美国本地的标化辅导(托福/SAT/ACT/AP)比国内差远了。
说完美高说国内——先讲国际部和国际学校。现在头部的(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北师大实验、十一学校)实力真强,每年一堆人进美国校。这些学校的GPA和活动安排都成熟,资源多,重视学术,早就是中国留学的主力了。
美国大学爱多元,所以二三线国际部/国际学校的学生,进的也越来越多——比如托普仕这两年帮不少新兴或没名气的公立国际部学生,拿到了NYU、南加大的offer。
还有普高的学生,别觉得一定不行——普高的底子扎实,抗压能力强,这都是优势。要申美本的话,早准备语言和标化,挖自己的亮点,多搞活动。托普仕每年都有不少普高学生进。
最后说句实在的——不管什么背景,关键是规划和拼自己。资源多也好少也好,能在现有的里把自己往上拔,让招生官看到潜力,比你来自哪所高中管用。自己主动,找对适合的规划路线,才能去Dream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