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衰落的原因是中医技能培训力度不够吗?怎样才能拯救中医?
问:
中国的西医师有157万人,中医师只有27万。在综合医院中,中西医的比例约为1:9甚至5:95。更奇怪的是,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医院中,病历90%是用西医诊断学和病理学的术语写的,能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有中医技能培训能力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
答:
在回答中医哀落原因之前,先评一个小小病例。一个60来岁老太婆得了感冒,咳嗽个把月,到大医院中医科找主任就诊,医生说她阴虚肺热,肝火盛,开了七天中药不见好。后又找另一个中医主任就诊,说她是舌白,痰多,是阳虚。又开了几天中药还是不见好。后转到西医开了几天抗过敏药加强的松片。一个星期就好转了。由此可见中医没有诊断标准,仅凭医生经验判断,误差很大。
中医衰落的原因,主要在诊疗技术落后,中医技能培训力度小,死抱几千前古训,没有引进先进诊疗技术,诊断模胡,不能客观反映机体病灶所在,也就无从对诊下药。
中药多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植物中含有多种有机化学成份,有些化学成份对疾病有效性得到证实,西医善于运用化学技术取植物中有效化学成份,如盐酸小薜硷,阿托品,青蒿素内酯片等等。
中医不善于研究植物中有效化学成份,仅凭用药经验,一旦产生误判,这种错误用药经验伴随一生。在现代中,西医竞争环境中,中医有效性受到质疑,逐渐衰落。
关于拯救中医:
权威人士最近提议发展模糊医疗模块,和走中西医结合之路,两者更需要高层次人才来实施,但是人才从那里来?,就中医现状来看并非没有人才,而是缺乏激励机制与广开人才之路,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放开中医医疗市场和加大中医技能培训力度,或降低门槛,允许民间中医人士以中医保健型式开设门诊健康服务,釆用常规中医中药、针灸、及各种传统特色诊疗手段,在运行中规范,在发展中得以提高,达到较高治疗水平的可升级为中医诊所或中医门诊及中医馆,在发展中求规范!采用两人注册式推荐的门槛过高,限制了民间中医人士的从医之道,也限制了那些退休的中医师及在院校退休的专家教授,因为他们没有执业医师证照,阻碍了社会各界仁人志士才能的充分发挥,放开才能搞活,医疗资源应当人人共享,健康应是每一位公民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