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语的角度去解读一些深深困扰孩子和家长的外语学习问题。
关于语言,从一定角度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作为我们的一种内在能力。但是,就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却成了众多孩子成长、升学路上的绊脚石,家长心中莫大的苦恼。那语言或者说外语到底该怎么学习呢?家长该如何规划孩子的语言学习呢?
首先,要想让孩子学好一门语言,家长应该了解,语言包括母语,其学习历程到底是怎么样的?从母语的角度来说,在我们孩子一岁的时候便开始牙牙学语,那个时候,孩子主要是通过一个或者两个字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情绪,当然伴随表达的还有动作和情绪。这个阶段孩子掌握的词汇中,名词较多,动词其次,形容词较少。慢慢的,随着语言神经中枢的发育,以及外部语言刺激的积累,孩子开始掌握更多的两个到三个字的词汇,这个过程一般在3个月到半年。在这个阶段,孩子每天从日常接触到的各个生活场景中,认知事物,听懂指令(动词)和语气(形容词)并开始对其作出反应。渐渐的,孩子通过每天几次到几十次的“听力”练习、句子背诵与模仿,开始可以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这个过程会跟词汇指令积累一起,一直持续到孩子3岁左右,直到孩子开始有逻辑思维的意识,并把最初的逻辑思维加入到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这个阶段的孩子语言发展处于人生中的高速时期,对于语言,并没有“母语”和“外语”的区分。因此,无论家长给予他们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他们都会当作母语来学习。即便是两种或者三种他们都可以作为母语来掌握,毕竟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那有些家长就会问,我们是不是从出生就给孩子听外语呢?这个答案,我觉得因人而异。如果父母本身外语水平很好,那可以让孩子像接受母语一样去接受外语,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个字到简单句子。但是如果家长自己对外语没有任何概念,胡乱给孩子看外语动画片甚至外语电影之类的,也不会有效果。毕竟语言的掌握除了“磨耳朵”还是要有逻辑顺序的。
那外语的逻辑顺序是什么呢?答案:跟母语的逻辑顺序基本一致。我比较推荐的方法是这样的,按照母语的学习方法。从一岁多,或者两岁多,开始给孩子进行单个字的“磨耳朵”,家长可以给孩子读卡片单词,或者用外语表达日常生活遇到的单个名词或者简单动词,形容词。也可以通过一些机构开发的单词动画来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还有儿歌,简单且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可以给孩子学习语言增强韵律感,也是刺激孩子早期记忆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把语言学习比做盖房子,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就是他们盖房子需要的砖和瓦。接下来,到孩子两岁多或者三岁左右的时候,他们对于基础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个时候,需要让孩子去学习指令词汇和形容词,让他们可以接受指令,作出反应,和表达感受。这个时候切记,不要英文掺杂中文去教孩子。家长如果要教授英文建议使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而关于指令情感的表达,比较好的方式是通过动作和表情,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中文发育也有局限性,因此如果我们用另一种语言去解释一个动作更容易造成理解错误和混乱,况且很多动作本身就很难去翻译。而且动作模拟表达法,在实际操作上也更有趣,更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加强参与感。等孩子把基本指令,基本动作,基础情感表达掌握以后,便可以理解并且模仿简单的句子,进而掌握基础的表达方法。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逻辑方法,阶段性目标都很清晰,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于家长来说可操作性很低,因为家长在家里很难跟孩子用双语去交流,也很难自己为孩子作出详细的学习规划,找出匹配的教材和辅助材料,一步步按照计划去培养孩子的外语能力。
对此,更多的家长会选择在三岁以后,选择专业机构或者老师来指导孩子的外语学习。这样做是非常合理的,时机也很合适,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依然处于语言发展高速时期,第二,正规的机构和有经验的老师会更合理的对孩子的语言启蒙进行规划,为孩子的语言学习分阶段确立清晰的学习目标,并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孩子,让孩子体会更多语言学习的乐趣。而在这个阶段家长需要做的是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配合老师的教学,做好课后的生活化练习,并且跟老师一起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了解。
因为现在主流的幼儿教学体系是场景化教学,清晰展示语言使用场景,词汇的正确使用方法,更直白的表达语言传递的含义。所以从内容方面家长不需要太过担心。但是家长还是需要去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加强孩子所学习语言在生活中的使用频次,让孩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练习和使用,探索与发现,并且产生更多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