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可以说在他们童年时代大部分的教育都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育儿资源也十分广泛,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从网络中找到答案。 只要家长有心,用完美的教育来规范孩子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即使是这样依然还有很多问题出现。尤其是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似乎脱离了家长的控制,但同时也是他们人生中最重要 的人格基础建立阶段。 如果这个时期家长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人格自信,对于他们的求学是很有帮助的。有的时候教育理念能够决定孩子的未来,这才是培养孩子成才的最重要 因素。
1、眼光放长远一些 很多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教育很上心,但大部分时候都只会盯着现阶段来考量如何教育孩子。然而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过程,现阶段有的问题并不代表就会成为他们人格缺点。家长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尤其是上了学之后,会将孩子的*看得高于一切。 孩子需要的是全面发展,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好并不能够代表一切。在学校孩子可能除了需要学习文化知识之外,还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分享,如何爱别人爱自己。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校的限制来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有梦想有目标,如何再遇到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不退缩。 学习上如果帮不上忙,但其他方面家长是可以帮助他们发展的。这样孩子学业和人格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成长,将来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从全局观的角度来看,就不会总盯着不完美的地方。因为即使他们有一些缺点,但是同样也有别人比不上的优点。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为了考好*而学习的机器。 孩子的学习能力与生俱来,有的时候就是因为家长太严格,或给他们太大的压力,让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了抗拒和厌恶心理。他们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只不过学习的并非全部都是书本上的知识。 当家长能够看到孩子一天比一天进步的时候,内心对于*要求的焦虑也会降低。他们说出一些让人暖心的话,学会了帮助家长做家务,观察到了路边的小花开了,都是一个进步。 多欣赏和认可孩子,而不是总盯着他们的缺点看。这样家长能更满意,孩子也更快乐。
2、多给孩子体验的机会 学习不只限于课堂之上,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实际经验。家长要给他们足够多的机会去亲子体验,通过实践进行学习。 孩子上学之后学业繁重,很多家长为了让他们能安心学习,回家之后除了吃饭,其他的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日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将一切私有的时间全部侵占了。 这样的生活孩子没有办法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是学校的文化知识,尤其是年纪小的孩子,想要告诉他们一些知识,只通过文字或者图片是不够的,需要接触或者实践才能让孩子记得更好更牢固。 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可能上课的时候孩子听到了老师讲的道理,虽然记住了但是由于没有实践,只能是似懂非懂。
理解大多数都是在体验中得来的,尤其是在游戏的时候,他们会突然将头脑中的概念在体验中领悟出来,然后就会对家长说“妈妈/爸爸,我发现了......” 孩子的体验越多,对于他们思维的活跃就越有利,更好的将知识融会贯通。 在上学之后,家长不要将他们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要适当给一些游戏或者体验生活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越来越喜欢深入思考,而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比如说今天孩子学习了一个新的数学知识,家长就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用这个公式实际计算一下家里的账目,这样将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孩子才能知道自己学习数学有什么样的好处。 在实际中他们才能领悟道理,这会比他们考了高分更有成就感。价值感才是一个人生命中*大的需求,当他们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之后能够应用起来,并且得到父母的肯定,对他们来说才是求学*大的动力。
3、在现实中支持孩子 很多家长总是对孩子感到不满,认为他们没有特长,学习不好,*不理想,性格内向,正是因为家长的种种期望才让孩子看起来很不完美。 焦虑的背后其实是对孩子未来不确定的恐惧。如果能够看到现实活在当下,就能够减少很多不满。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家长没有必要为还没有到来的今后而苦恼。 未来会如何谁都不知道,对未来的想象或许到了那个时候世界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这个时候用过去的经验去严格要求他们,未必能够有好效果,甚至会招来孩子的反感。 多给一些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找出真正的兴趣所在,才能激发学习的动力,这样做即是尊重也是负责。 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成长,教育的第一步 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孩子学会爱与被爱,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