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天心理

用好自我实现预言,你也可以拥有热辣滚烫的人生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3日

文/编辑:小阳你是否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对着镜子告诉自己...

文/编辑:小阳你是否曾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对着镜子告诉自己:“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这个简单的自我暗示,可能就是你一天好运的开始。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信念真的能改变现实吗?它是如何转化为行动,进而影响你一天的?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你要积极地生活,你要觉得有好事发生,好事就会来到你身边。这种吸引力法则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贾玲导演并主演的《热辣滚烫》上映2天票房就飙至春节档第*,其中*让人热议的,莫过于她为角色减肥100斤的事实。在采访中,贾玲说,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次是坚持不下来的,过程很痛苦也不开心,但我知道我自己一定会做到。谢楠问,是什么信念撑着你说自己一定能做到?贾玲说,在《热辣滚烫》剧本创作时,其实就对乐莹这个角色有一个预设,脑子中会有一个画面,将拳击冠军张伟丽做为理想目标,而自己现实中的变化对角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人说,光1年减100斤这一点就足以超越了99%的人。的确,除了拥有让人敬佩的信念与毅力,这种大脑中的预设真的能引导我们发生改变吗?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其实,信念和判断不仅影响我们的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又会反过来强化我们的信念,它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循环。就像你坚信自己能够成功,你会更加努力工作,而当你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了成果,这种成功又加深了你对自己能力的信心。这个奇妙的心理现象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引领我们的生命轨迹发生变化的?罗森塔尔效应的现实启示现在想象一下,你坐在教室里,老师的目光在你身上停留了一会儿,拍了拍你的肩膀,带着微笑坚定地说:“我相信你能做到。”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可能成为你学习生涯中的转折点。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魔力,它告诉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有时候真的能成为学生成功的催化剂。“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源自于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和莱诺尔·雅各布森在1968年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在罗森塔尔的实验中,老师被告知,学生通过一种“哈佛应变智力测验”的测试,发现一些学生具有“潜在的智力增长”,在接下来的学年中,他们可能会有显著的智力提升。然而,这个测试实际是虚构的,所谓的“潜在增长”学生名单也是随机挑选的。但这些学生在接下来的学年里,不仅*真的有了显著提升,甚至在课堂上更加活跃,回答问题时也更加自信。这一发现引发了对教育期望与学生成就之间关系的深入探讨。对于那些*较低的学生,老师的高期望可能成为他们心中的一束光,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与潜力,但这种效应并不总是对所有人适用。那角色反过来呢?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比如,你期待新来的英语老师能讲得生动有趣,结果她真的做到了,用各种互动游戏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你开始期待上英语课,积极参与讨论,你的英语*也因此突飞猛进。但如果老师的表现让你大失所望,比如讲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你可能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难以提升。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相互期待,就像是一场心理游戏。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理解了这一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更好地利用这种力量,共同创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学习环境,让它成为推动彼此成长的动力。信念如何引导我们走向预期结果为什么我们的期待会让人们产生一定的行为改变呢?为什么你觉得会有好事情发生,好事就可能真的主动来找你?这背后隐藏着自我实现预言的神秘力量——行为确证。咱们举个例子,想象一下,如何通过社会传言让一家银行倒闭?一开始,你听到有些人在传言,这个银行马上就要倒闭了,你会怎么做?也许你会怀疑,但越来越人议论时,你会不会有些担心,马上跑到银行提取存款,至少这样安全一些?此时,就会有更多人看到身边人去提款,会变得更加担心,于是,越来越多人相继去这家银行提取存款,这种集体行为不仅验证了传言,还可能真的导致银行资金链断裂,最终倒闭。这就是行为确证的力量,它揭示了我们如何通过行动来证实我们的信念,哪怕这些信念可能是错误的。心理学家罗伯特·马克思和马克·斯奈德在1975年进行过一项研究,旨在探讨个体如何通过行为来证实或支持自己的自我概念。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寻求、解释和记忆那些与他们现有自我概念一致的信息。在他们的研究中,参与者在完成一个自我概念问卷后,会被提供一些与自我概念一致或不一致的反馈。结果发现,参与者更倾向于记住那些与自我概念相符的信息,哪怕这些信息是负面的。这表明,我们不仅在寻求与自我概念一致的信息,还会通过行为来证实这些信息,哪怕这可能导致不利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形成某种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来支持这些信念。就比如前面的银行倒闭,我越想取钱越取不出来钱,我们就越会确认这个传言是对的,这个银行是要倒闭的,从而就导致了银行的倒闭。我们的信念不仅塑造了我们的行为,而且这些行为反过来又强化了信念。这种双向互动,无论是在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动态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证预言在关系中的陷阱在婚恋咨询中,行为确证的现象尤为明显。我们经常看到夫妻在寻找对方不爱自己的证据。比如,如果你觉得老公不再爱你了,你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各种迹象来支持自己的想法。你可能会开始留意他晚回家的次数多了,或是他对你说话的语气变了,又或是对你关注的频率低了。你的这些行为可能无形中会激发伴侣的防御机制,导致他们开始表现出冷漠或疏远,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你最初的想法。然后,你可能也会开始冷淡对待他,回应他的关心。这样一来,你们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会越来越糟,甚至真的走向破裂。这就像是,你越是相信事情会变坏,你的行为就越可能让事情真的变坏。同样,如果你总是担心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分数不理想,你就有很大可能会在孩子面临挑战时过度干预,或是在孩子犯错时给予严厉的批评。而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学习上也变得消极。孩子会开始相信父母的想法,认为自己确实不够聪明。结果,孩子的*可能真的下降,最终印证了你的担忧。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行为确证也经常发生。就像你总是觉得自己运气不好,然后你就开始避免尝试新事物,或是在遇到小挫折时就放弃。这样的行为模式,最终可能真的让你的生活充满了不如意。打破自证预言的枷锁那是否存一些自证预言的例外情况呢?其实也是我们要如何做,才能利用好或避免自证预言的行为确证对自己的影响呢?即当他人的期望或外界影响与我们的自我认知发生冲突时,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立场。如果有人指责你不善良,而你内心深知自己的善良,你就不会让这种无端的指责影响你。你知道自己是谁,你的善良不是由他人的看法来定义的。这种自我认知的清晰,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面对误解和偏见时,能够保持坚定。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试图改变我们的声音,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不要为了适应这个世界而失去自我。在婚恋咨询中,我们鼓励夫妻寻找那些与他们错误观念相悖的例外,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偏见,也能帮助他们重建对彼此的信任。如果双方都愿意为了婚姻而努力,那么这些努力就有可能转化为关系的重生。当孩子被误解或被贴标签时,父母的支持和信任能成为孩子坚持自我认知的坚强后盾,可以帮助孩子在面对外界质疑时,保持自信和善良,不被错误的标签所左右,从而建立起坚实的自我认知,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曾说:“做你自己,因为其他人都已经有人做了。”在这个充满自证预言的世界里,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地成为自己,不受他人错误观念的束缚。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独特的旅程,勇敢地走自己的路,才能活出*真实、*精彩的自我。??

加微信咨询
李老师 @会天心理
微信号:bes******95

心理咨询考证、实操课、实习,咨询预约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会天心理课程时间表(2024.11.10更新) 林长和 | 签约咨询师 聂真 | 签约咨询师 每人一次免费心理咨询,助你走出心理困境 【个人成长+执业】25届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连续培训开启招募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