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晓驷梦的解析作者:李晓驷需要先说一件应该是发生在2010年9月的事。之所以记得这个日子,是因为这件事发生在IPA首届亚洲精神分析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期间。IPA、首届、精神分析大会、北京,看看这几个关键词就知道该次会议是多么重要,以及想到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也就是在这次大会期间正式成立的,就能明白为何这个时间不会忘记。在那次会议期间,精神分析专委会的多名同道以及在京的其他流派的专家受邀为国内某大学一位博士的准毕业论文做类似预答辩的嘉宾,目的就是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看看怎样把研究做得更为完善。记得那天晚上该博士(目前也已成为专家)汇报的还在进行中的研究的主题是:“优秀的心理治疗师具有哪些特质”(具体题目可能有误,但主题应该相同)。毋庸置疑,根据她所汇报的工作,不论从研究设计还是初步结果来看,都是一项堪称高质量的研究,如果写出论文获得正式答辩的通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当然,与会嘉宾在充分肯定*的同时,也会提出一些质疑和修改建议,其中就有我提出,研究结果中列中了多条“优秀心理治疗师的特质”,每一条都能被大家认可。但是否所有的条目都是优秀心理治疗师所特有的呢?若把其中的几条去掉,或把类似“具有丰富的心理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娴熟的心理治疗技能”改成“具有富丰的XX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娴熟的XX方面的技能”,别人会不会认为这也就是XX专业优秀人员的特质呢?记得我也像其他与会嘉宾一样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具体是什么我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之后也未再跟踪研究者之后的研究结果是什么。但究竟“优秀心理治疗师尤其是精神分析治疗师有哪些特质”的问题却始终萦绕在我的心中。可以这么说,近十年来,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确切地说,应该远不止十年,因为此前就多次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实施一个有设计的调查研究,因为这位博士的设计已经很完美了,而且相信后续会有很多改进,并会已经有了相应的结果。我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观察,观察多年在一起学习和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同道(尤其是首批中德班的学员,其中很多人都是目前国内级的治疗师)、观察中德班、中挪班、中美班的外籍教师、观察和比较我自己带的学生,我督导的治疗师,当然也包括观察我自己。鉴于上述方法学上的原因,我所得出的结论只能算是“临床案例观察”而已,而非有严格入组标准的具有很好“实证”效果的成组对照研究。因此所得出的结论难免片面而仅供参考。借鉴医疗改革的“四梁、八柱”的提法,我将我的观察结果表述为:成为优秀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四梁、八柱。所谓四梁,就是成为优秀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所谓八柱,则是指同时符合以下三条标准(哪八柱看这篇文章→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特质与能力):1、不是其他专业的优秀人才所必须的;2、不是所有治疗师都具备的;3、对精神分析专业而言十分重要,如果缺乏,就有所缺憾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四梁八柱,不包括所有成功者均应具备的素质:如:刻骨钻研、精益求精;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心身健康、精力旺盛等优秀品质,而是仅仅限于“作为优秀精神分析治疗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是我称之为“四梁”的成为优秀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基本要求:1、 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所有人而言,精神分析治疗是一门全新的,不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有其独特性,既复杂,也难以掌握,无师自通是不可能的。什么是系统培训?以开创中国系统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众所周知的“中-德班”为例。首届1997-1999连续3年,每年2期、每期8天、共6期的集中培训。集中培训期间有理论教学、专题讲座、演示、案例督导,自我体验等内容。集训间隔期间,学员在各自岗位实践。接下来又是同一模式的3年6期的高级班的培训。在此之后首届学员中又有一批人接受了连续3年,每年2期、每期8天、共6期的中-挪班的督导师培训。不能要求所有的从业者都经过上述的严格系统的培训,但欲成为能初步独立开展精神分析治疗的治疗师,在我看来,需要在符合从事心理治疗工作的基本条件(相关学历、资质)的前提下,至少接受半年一期,每期5天(勿需翻译的母语教学)-8天(需要翻译的非母语教学)、连续4期的培训。如果是每季度1期,每期至少3天(母语教学)的形式,则需至少连续6期的培训。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包括网络课程。不管怎样,连续的系统培训都是必须的。以为参加几次短期的工作坊式的培训就能成为精神分析治疗师纯粹只是一厢情愿。2、有效的案例督导心理学中的督导,相当于医学中的上级医师查房。试想一下,一个刚从医科大学毕业就来医院工作的年青医师,如果没有上级医师查房把关,就让其单独管床、为病人开药、做手术,结果会怎样?心理治疗师也一样。没有督导的把关,没有经验的治疗师独自一人为来访者做心理治疗尤其是做涉及心灵深处的精神分析治疗,将是非常危险的。这种危险,不仅涉及对来访者的伤害,也涉及对治疗师的伤害。就像是从未经过驾驶培训的人突然擅自开起了汽车,结果不是撞到别人,就是自己出车祸。督导的形式有多种,从督导者的资质来分,有朋辈督导、有实际能力的治疗师的督导、有经验的督导师的督导。从参加督导的人数来分,可分为个别督导、小组督导。从督导的见面方式看,有地面督导、网上督导、录像督导。此外根据督导的次数,又有一次督导和连续督导等。不论是哪种形式的督导,“有效”二字十分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督导者的资质和实际水平。不当的督导对治疗师不但没有帮助,甚至起到反效果,会将治疗师带入歧途。3、充分的个人体验早在精神分析发展的早期年代,弗洛伊德就提出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治疗师需要自己接受分析。这种个人分析不仅有助于治疗师的个人成长,也有效地防止了因治疗师本人未处理好的心理问题(如某种情结、冲突等)而伤害到病人或来访者。目前此种个人分析的名称,已被个人体验所取代。西方国家对心理治疗师的培训中个人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成为IPA(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会员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接受由IPA认可的训练分析师至少600-800次的高频个人体验。我国目前的状况很难普遍达到这个标准,但是作为优秀的精神分析治疗师,个人体验需要达到“充分”程度却是必须。究竟什么是“充分”程度的个人体验呢?很难有明确的标准。考虑到25-30次的短程心理治疗才能获得一定的疗效,个人体验恐怕至少也需30次的时间。但个人体验是否充分,不能仅以持续多少时间和总次数来衡量,还要考虑个人体验的实际效果,以及治疗师在结束个人体验后是否能继续利用个人体验中所获得的领悟,持续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4、大量的临床实践医生之所以越老越吃香,是因为医生越老,他的临床经验就越丰富。当然,如果医生早早离开临床工作,这一原则就不再灵验。显然心理治疗师也一样。只有大量和持续的临床实践,他的经验才能不断丰富。反之,不论一个治疗师有多少头衔和光环,不论他接受过多少培训、督导和个人体验,如果他长期不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临床实践,没有自己的来访者(或接受个人体验者),也不从事督导工作,他都不能称为优秀的精神分析治疗师。道理极为简单,优秀的精神分析治疗师,首先是治疗师,如果不从事“治疗”工作,怎能称为优秀的治疗师?圈子里很多人都强调,欲成为精神分析治疗师必须做到三点:培训、督导和个人体验。我认为这种观点很有其道理,因为有前面这三点,真的可以从事精神分析治疗工作了。从几何学上说,三点可以构成一个平面,而且由三边构成的几何图形*为稳定。但我认为,成为优秀的精神分析治疗师必须还有第四点,这就是大量的临床实践。从建筑学上说,有三根梁的大厦固然存在,但它只是大厦,不是殿堂。凡称殿堂者,必有四根大梁。有四根大梁的建筑,才有成为殿堂的可能。如果有了上述成为精神分析治疗师的基础性的四梁,再配上若干坚固的支柱,如对称的八根立柱,那它就真有可能成为精神分析的殿堂。诚所谓:学习精分如建房,基本框架四根梁。专业培训应系统,案例督导不走样。个人体验需充分,临床实践宜大量。先打基础后建墙,配上八柱成殿堂。如果你想精进专业心理咨询技能李晓驷老师是你不可错过的大师▼联系我们(手机/微信)小李老师:18573109895小阳老师:18108476475栗子老师:13707343388王卉老师:18142633903胡老师:18573109059芳子老师:1890847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