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崩溃大哭,你会怎么做?孩子拒绝上学、抗拒写作业,你会如何与TA沟通?当孩子陷入情绪旋涡时,您的第*反应是什么?….. 是急于讲道理?尝试哄劝或转移注意力?选择批评惩罚?还是自己随之崩溃,或感到手足无措?上周四,会天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王毓晴老师应邀至海口龙华区社会组织孵...

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崩溃大哭,你会怎么做?孩子拒绝上学、抗拒写作业,你会如何与TA沟通?当孩子陷入情绪旋涡时,您的第*反应是什么?….. 是急于讲道理?尝试哄劝或转移注意力?选择批评惩罚?还是自己随之崩溃,或感到手足无措?上周四,会天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王毓晴老师应邀至海口龙华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直播分享——如何解锁心理密码与孩子和谐共处。

随着大家的互动探讨,王老师揭开了问题的核心:这些常见反应往往收效甚微,如同只关注到了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加剧矛盾冲突。究其根源,是我们常常忽视了孩子情绪背后未被看见的真实需求。随后,王老师深入讲解“藏在行为背后的密码”。她从“情绪≠行为≠问题”这一关键认知切入,运用心理动力学理论,对情绪背后的需求进行了深刻剖析。比如,孩子会用攻击行为隐藏羞耻感、用退行行为呼唤安全感、用拒绝来防御失控感等。这些解读让人耳目一新,如同穿透迷雾的光束,为家长们打开了全新的理解视角。为帮助家长们更好理解,王老师以“孩子拒绝分享玩具并推倒小朋友”这一常见冲突为例展开深度解析,并总结强调:"理解需求不等于满足所有要求,而是给孩子"被看见"的体验。"

随着话题逐渐深入,有家长问:“为什么孩子的行为总会让我瞬间恼火?” 对于这一问题,王老师提醒家长们可以转换视角,试试看向“镜子另一面的自己”,比如思考下为什么我会恼火,而其他人不会。她提醒家长,我们很容易在面对情绪时,主观判断或假设行事,却未曾意识到,当下发生的事情,可能正勾起了我们过往的记忆。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发飙或过于激动时,这其实是一个警报。它提示我们,这种过激情绪或许是在保护自己,因为孩子的行为触发了我们过去的绝望、孤独、渴望、嫉妒,或是不自信等情感。而*常见的情况是,我们没有去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情绪爆发,陷入沮丧、恐慌之中。所以,你有没有发觉,育儿的过程,何尝不是疗愈自己的宝贵机会?直播结束时,王老师总结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断觉察的成长者。”这番话让我们深受触动,大家表示要将反思与觉察融入日常实践。当孩子的深层需求被真正“看见”和回应,他们内心的安全感、价值感和情绪调节能力将得到滋养,这才是化解亲子冲突、构建健康亲子关系的关键所在。同时,如果冲突模式根深蒂固,可能涉及家庭动力或孩子更深层的困扰,王老师建议家长们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这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