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或者也曾沾沾自喜被称为职场中的“点子大...
你是不是曾经遇到过,或者也曾沾沾自喜被称为职场中的“点子大王”?这一称号往往是因为脑袋里总有各式各样源源不断的新奇想法,一到开会讨论问题的时候就如潮水般涌出,表现出极多的创新思考。但需要注意的是,点子多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难以真正落地解决实际问题,那么“点子大王”可能就会变成另一种潜在威胁——可能仅只是解决了表面症状,忽视了根本矛盾,时间久了可能导致推诿责任成为团队常态。
灵光乍现的点子或许能赢得一时的尊重,却无法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所以今天的文章,我们想结合麦肯锡的“七步分析法”,和伙伴们讨论如何避免成为“拍脑袋”出点子的人,而成为能够提供一整套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的系统思维拥有者。
首先,我们来解析麦肯锡的“七步分析法”。它包括陈述问题、分解问题、去掉非关键问题、制定详细工作计划、进行关键分析、建构论证、讲清楚这七个步骤。仅凭一个突发奇想的点子显然无法解决问题,而“七步分析法”就像是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能够帮助我们剖析问题、找到根源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也能生成海量点子的现在,是否能够将模糊问题转化为可执行框架,具备“系统化解题能力”成为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全球咨询公司的方法论,七步法将模糊“点子”转化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可以使用如下方法。第一步,是把问题找出来。在这个定义问题阶段,主要任务就是不断聚焦,不断把问题变得清晰。可以采用5Why分析法进行表面和根源的区分。第二步,拿到了清楚的问题,接下来要做的,是把问题拆解开。可以使用逻辑树框架等方式,用MECE原则进行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解。第三步,消除非关键问题,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这一步可以按照影响力或者成本排序,删掉后边的或是非关键的问题问题,优先解决排在前边的问题。第四步,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可以使用OKR/甘特图等方式,用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时限)来细化目标和过程节点。第五步,进行关键分析。可以使用A/B测试,回归分析等工具,来进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需要警惕数据偏见和“感觉论”。第六步,建构论证。在这一步,金字塔原理的实用性极高。可以使用SCQA模型(情景-冲突-疑问-答案)来组织逻辑,是从“点状天才”转变为“系统架构师”的核心环节。最后一步,交付结果。在经过前面几个步骤的分析和研究后,我们要将解决方案进行整合和论证。在作出表述时,可以应用电梯演讲法则,故事化呈现方案思考,影响行动力。
当你下次冒出新点子时,请自问:它能通过七步法的检验吗?它值得消耗团队多少资源?三年后,这个方案还会被记得吗?唯有经得起系统审视的创意,才配称为解决方案。麦肯锡七步法不是束缚创新的枷锁,而是让创意扎根现实的土壤。祝伙伴们都能摒弃只靠“点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学会运用“七步分析法”。更加科学、系统地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上相关表达口才可参看《除了“电梯演说”,你还知道哪些好用的表达套路?》但我们更建议伙伴们到访线下做一次具体的口才测评了解提升方向。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即可领取免费辅导体验。预约成功后请留意电话接通,学训中心及到访时间需提前预约。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