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孩子的敏感期,我们做父母应当如何纠正孩子...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孩子的敏感期,我们做父母应当如何纠正孩子的错误?
01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从出生起,就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光线敏感期(0~3个月)刚出生的宝宝,眼部发育还不完全,视力是模糊的,看到的世界其实是黑白的,这时候他们对光线十分敏感。父母除了在白天要拉开窗帘,晚上睡觉关好灯,让宝宝适应暗光线和亮光线的差异,还可以利用“黑白闪卡”刺激宝宝的视力发育。口腔敏感期(4~12个月)父母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宝宝总是喜欢把任何东西放在嘴巴里,比如玩具、食物或手指,并试着用嘴巴吮吸或者咬东西,这其实是宝宝口腔发育的特征。建议父母给孩子准备一些卫生安全的固齿玩具,比如磨牙棒,满足宝宝口腔期的吸吮欲望。
02动作敏感期(0~6岁)在这个阶段,起初孩子会漫无目的地做各种动作,然后通过学习,逐步发展为自己能协调和控制的动作。如触摸、爬行、行走、跳跃等。肢体敏感期(6个月~2.5岁)宝宝精细动作和肢体动作发育进步很大的关键期,开始会出现一些令父母头疼的行为,比如敲敲打打、爱扔东西、乱爬乱摸等等。父母不应该限制孩子的活动,要多鼓励孩子手舞足蹈,陪孩子玩一些折纸、搭积木等游戏,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03语言敏感期(1.5岁~2.5岁)孩子从注视和聆听大人说话到发出牙牙学语声,再到能说出词语、短语和句子的过程。当孩子牙牙学语、尝试表达的时候,就进入了语言敏感期。一些孩子说话晚,很大原因就是因为父母不重视语言敏感期。父母每天要多在孩子耳边说话、唱歌、讲故事等,每一次亲子互动都是宝宝语言能力发展良好的刺激因素。
04空间敏感期( 0~6岁)孩子运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通过跳、扔、钻等来探索空间,这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自我突破的过程。
05秩序敏感期(2.5~4岁)宝宝从出生开始就有追求秩序的基本情感需要,到了2岁左右的时候,这种内在需求就显现出来。孩子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对开始对身边物品归属权、摆放位置、事情的完成顺序等有强烈的“执念”,比如不允许别人动他的玩具,自己的杯子要放在爸爸妈妈的中间等。对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父母要尊重并采用变通的方法去改变孩子的固执。
06关注细小物体的敏感期(1.5~4岁)孩子喜欢细小的物体或关注小细节,比如地上的小蚂蚁或大人身上的小口子产生兴趣。这对训练孩子眼和手的协调性有所帮助,同时是培养孩子缜密习性的好机会。
07肛欲敏感期(1.5~3岁)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孩子逐步学习如何憋尿和大便。此时期的孩子以控制自己的大小便为乐,部分孩子还有喜欢憋尿的情况,这个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
08社交敏感期(2~6岁)这是一个孩子从开始对礼仪和规范行为的模仿和关注,到逐步将其内化并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和群体活动有明显倾向。
09诅咒敏感期(2.5岁~5岁)“我讨厌你”、“打死你”、“臭妈妈”,父母会惊讶地发现,孩子不知从哪里学来这些不符合年纪的攻击性话语。这是在孩子学习语言的初期,模仿了不文明的话语,并发现这些话语能够刺激父母的情绪,其实这些“诅咒”并非出自孩子的本意。父母反应越强烈,就越引发孩子的叛逆心理。父母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进行引导和淡化,不让孩子“得逞”,他自然就感到无趣;同时,父母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给孩子做一个好的示范。
10性别敏感期(3~5岁)孩子对自己身体器官的探索以及通过和别人交往,逐渐建立了对性别的理解。这对于孩子未来的社会角色定位和家庭角色定位都非常重要。
11阅读敏感期(3~5.5岁)孩子出生后,家长给他看图片和读书都算是阅读。等到了3岁,孩子开始对大量文字和读音感兴趣,如果父母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孩子就能逐渐地自主阅读,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片来源:文章内部配图皆通过摄图网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