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事分享周末带娃逛公园,明明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却让整个会议室的人笑得前仰后合,连领导都忍不住追问“后来呢”?而你精心准备的项目复盘,明明数据亮眼、逻辑清晰,讲完却只换来几句“辛苦了”,可最终没人记得你到底做了什么。同样是说“普通事”,为什么有人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同事分享周末带娃逛公园,明明是稀松平常的小事,却让整个会议室的人笑得前仰后合,连领导都忍不住追问“后来呢”?而你精心准备的项目复盘,明明数据亮眼、逻辑清晰,讲完却只换来几句“辛苦了”,可最终没人记得你到底做了什么。同样是说“普通事”,为什么有人能让听众跟着喜怒哀乐,而你说着说着空气就变安静,人们的注意力飘浮四散,无人关注?

想要让表达更有力量感,是靠嗓门大?靠反复强调?还是靠“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浮夸话术表现?当然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值得探讨,但日常总难免都是平淡而普通。想要表达有力量感,让人感兴趣、给关注,考验的不止是事情本身和表达逻辑,而在于你能否从平凡里提取力量,本质上是能否实现情绪的传递与共鸣的构建。今天的文章,想要分享一些能把家常话说出感染力的技巧,希望对伙伴们有所帮助。温馨提示:点击上方音乐,搭配毛不易的《平凡的一天》阅读感觉更佳唷~

首先,很多人觉得自己说话没力量,很大可能是因为自然而然地把表达当成了某种“任务”——比如汇报工作时只想“赶紧说完”,分享经历时担心“没人感兴趣”。这种“敷衍感”会通过语气、措辞悄悄泄露,听众自然无法投入。真正有力量的表达,一定始于自我认同。就像你跟朋友吐槽“今天上班路上堵车超级严重”时,会不自觉地模仿司机的急刹车、描述自己差点迟到的慌张,这是因为你真的“在意这件事”。所以想要打动别人,让表达真实而具有丰沛的力量,要做的第*件事是“说服自己”——如果连你都觉得这件事无聊,怎么能希望他人感兴趣呢?

其次,是把抽象的情绪,装进具体的细节里,让“感受”看得见、摸得着。举个例子,你是不是常常用“我当时特别开心”“那个项目做起来很难”“客户特别认可我们”来叙事,而听众往往对此兴致缺缺?这是因为“开心”“难”“认可”都是抽象的概念,没有具体的载体。所以想要让观众能够设身处地体会,用好“五感”来做表达至关重要。好比说“今天的夕阳很美”这件事,单听他人可能没有概念,但你如果说的是“今天下班的时候,夕阳把云朵染成了橘子色,连路边的路灯都裹上了一层暖光,我忍不住放慢脚步拍了张照。”这画面感是不是一下就出来了,观众甚至读者都能跟着你感受到那种美和情绪。具体“五感”如何编辑和表达,新励成经过多年打磨,在已经开办了10000期的《当众讲话》课程里做出了更为细致具体的引导和教学。感兴趣的伙伴可以长按识别下图领取线下免费体验,了解更多。


第三,想要引发共鸣,就要找“普适性”:让“你的事”变成“咱们的事”。为什么有些表达,明明说的是别人的经历,你却会忍不住点头“我也是这样”?比如有人分享第一次当众发言:“站在台上,我盯着台下的人,脑子突然一片空白,手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连提前背好的开场白都忘了...”不管你有没有当众发言的经历,都能联想到“紧张时的手足无措”,这就是因为表达者利用了普适性:那些藏在个人经历里,却能让大多数人感同身受的共性。与此同理,当你把“我”的普通故事,转化成“我们都曾有过”的经历,听众就会觉得“他好懂我”——共鸣自然就来了。

第四,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效果天差地别。所以想要表达有力量,离不开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说关键信息时,降低语速,加重关键词,让听众集中注意力;说开心的事时,语气可以轻快一点,语速稍快,偶尔带点笑声;说紧张的事时,语速可以放慢,中间加入短暂的停顿,模拟“心跳加速”的感觉;平时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多留意对方的语气变化,学习区分“讲故事”和“说观点”、“认真”或“玩笑”的差别,有意识地去找到自己的“节奏感”,是提升表达魅力的又一关键要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只关注“说什么”,却忽略了“怎么说”。比如站在台上时,双手背在身后,身体僵硬;跟人聊天时,眼神飘忽,不停看手机;说话时,头一直低着,不敢看听众。这些“非语言信号”会悄悄告诉听众 “我很紧张”“我没自信”,哪怕你说的内容再好,也会打折扣。所以我们更需要学习如何《当众讲话》!课程不仅教学表达的逻辑和技巧,在眼神、手势、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表达方面同样有实战环节和针对性点评指导,通过“真实场景模拟”“一对一指导”“小组练习”等方式方法,帮你解决“说话没逻辑”“紧张不敢说”“说出来没人听” 等问题!

会说话的人,不仅能让别人记住自己说的话,更能让别人记住“自己”。如果你想系统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在不管是工作汇报、客户沟通,还是社交沟通、临场发言等场景里都能具备相当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欢迎点击识别下图,即可领取免费线下口才辅导体验,了解我们的《当众讲话》。期待在课程里,看到你从“不敢说”到“说得好”的蜕变。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