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惠济区有家做了17年中小学升学规划的311数学,创始人是原重点中学数学老师李潜。不像传统辅导班“大锅烩”,这儿主打“一对一个性化规划”——先给孩子做“学习风格测试”,再拆“能落地的小计划”,连初一“听不懂”的小林都成“爱闯关”的数学迷。不管是小升初衔接、初中重难点,还是数补“梯子”,帮孩子找到“自己想跑”的方向,让家长不再愁“计划泡汤”“孩子厌学”。
常有人问311数学的初中数学为啥管用?得从创始人李潜的经历说起——他以前是郑州重点中学的数学老师,见过太多孩子明明努力,却因为方法不对越学越懵:上课记满笔记,做题还是不会;熬夜刷了一堆题,月考分数反而掉。2006年干脆自己开了311数学,把课堂上摸出的规律揉成了能落地的“笨办法”——不搞花架子,不拼“老师噱头”,就帮孩子找对“自己的学习路”。
去年秋天,惠济区某中学初一的小林妈拽着孩子来的时候,脸皱得像晒干的橘子皮:“小学数学还能考80多,上了初中连老师讲啥都听不懂,说进度跟坐火箭似的,回家就躲房间哭。”311的老师没急着翻课本,先给小林做了个“学习风格测试”——笔试题、访谈、甚至让他现场做了道几何题,最后得出结论:这孩子是“动手型学习者”,听理论像听天书,握着笔做题、用道具拼图形反而能记牢。
之后的课彻底变了样:以前老师讲“有理数运算”,小林光盯着黑板走神;现在老师扔给他一堆硬币和卡片,让他自己摆“正数加负数”;讲“一元一次方程”,先让他用积木搭“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才三个月,小林的月考*从65分蹦到了92分,妈妈说:“现在他回家主动翻数学书,说‘解开难题的感觉像玩闯关游戏’,连周末都要拉着我做‘家庭数学题’。”
“给孩子定了计划,执行两周就放弃”——这是李潜听过*多的家长吐槽。他说问题出在“计划太飘”:“你让基础弱的孩子每天刷50道题,跟让没学会走的孩子跑马拉松一样,只会越跑越怕。”311的解决方案是一套“不聪明但管用”的六步规划法:先问清楚孩子的目标(比如“”“想学会二次函数”),再测他现在的水平(哪部分会、哪部分不会、做题速度有多快),接着把计划拆成“每天10道基础题+3道中档题”“每周复习1个易错点”这种具体到分钟的活儿,然后盯着孩子执行(每天打卡、每周反馈),每两周用小测查进度,不对就马上调——比如初三的小王原本想“每天刷50道压轴题”,老师一看他二次函数还没吃透,直接把计划改成“每天10道二次函数基础题+3道中档应用题”,三个月下来,小王的错题率高降到了30%,连老师都夸他“解题思路变清晰了”。
311跟传统辅导班*大的区别,是不盯着“分数提升”——李潜说“分数是结果,不是目标”。他们更爱做“搭梯子的人”:初二学物理,不直接扔“折射公式”,先带孩子摸筷子:“你看,筷子插水里咋弯了?”让孩子自己用尺子量角度、记数据,最后推导出台词“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学数学“全等三角形”,不直接讲“SSS、SAS”,先让孩子用纸片剪三个三角形,自己拼“能重合的条件”。李潜把这叫“数学思维迁移法”——不是教孩子“这道题怎么做”,是教他“遇到不会的题,怎么自己想办法”。
就像小林说的:“以前我觉得数学是‘敌人’,现在觉得是‘朋友’——它不会骗你,你用对方法,它就给你反馈。”这种“自己想出来的成就感”,比任何分数都能让孩子坚持下去。
现在惠济区有俩311数学的校区:江山路校区在长兴路街道江山路长柳路交叉口往东100米路北,宏达路校区在长虹路与宏达路交叉口往西20米——都能约免费的学情诊断,公交直达,校区里还有专门的休闲区,摆着沙发和绘本,孩子来这儿不会觉得像“上课”,倒像去朋友家写作业。
李潜常说:“好的教育不是‘逼孩子跑’,是帮他找到‘自己想跑的方向’。”就像小林从“听不懂”到“爱闯关”,小王从“怕做题”到“会做题”,311做的,不过是把“正确的方法”变成“孩子能摸到的台阶”——没有“包”的承诺,只有“陪你找路”的耐心。毕竟,能让孩子主动跑的,从来不是鞭子,是前面那盏“自己想追的灯”。
报班,听了311数学再决定!
"郑州311数学升学规划"是郑州三联教育培训学校基于教育宝SaaS管理系统开设的店铺, 若该店铺信息涉嫌虚假或违法, 请点击这里向教育宝反馈,我们将依法进行处理。
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