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IA艺盟

音乐推荐 | New Wave新浪潮乐队音乐赏析

2025年10月21日 更新

Jonny老师这期想带大家翻回80年代的音乐旧账——那股用合成器、电子鼓堆出来的冷峻又浪漫的新浪潮劲儿,从Depeche Mode的阴郁深邃,到The Cure的情绪蹦迪,再到Tears for Fears的哲思旋律,刚好凑齐了新浪潮*典型的三个模样。1980年成立的英...

Jonny老师这期想带大家翻回80年代的音乐旧账——那股用合成器、电子鼓堆出来的冷峻又浪漫的新浪潮劲儿,从Depeche Mode的阴郁深邃,到The Cure的情绪蹦迪,再到Tears for Fears的哲思旋律,刚好凑齐了新浪潮*典型的三个模样。

1980年成立的英国乐队Depeche Mode,是Jonny老师的私藏。他们出道专辑《Speak & Spell》跟个没长大的小孩似的,明亮轻盈还带着点天真——但专辑刚发,主创Vince Clarke就跑了,Martin Gore慢慢接了班。之后乐队像换了魂,把之前的亮调子全扔了,换成暗黑阴沉的合成器音色,歌词里塞满社会、宗教、欲望这些扎心的主题,再加上主唱Dave Gahan那股又魅惑又痛苦的嗓子,风格一下就“立”住了。

80年代中后期华丽金属起来了,新浪潮慢慢凉了,好多乐队都歇了,但Depeche Mode跟开了挂似的——出了《Black Celebration》《Music for the Masses》,还有乐迷眼里“*要命”的《Violator》。风格更前卫,脾气更自我,不仅卖得比之前好,口碑也炸了,连演出都开到体育馆级别的,直接冲顶生涯巅峰。

到90年代初垃圾摇滚成主流,Depeche Mode还是没服软——保持自己那套电子DNA的同时,硬加了工业摇滚的重元素,出了《Songs of Faith and Devotion》,照样卖得好,地位更稳了。

Martin Gore之前采访说过:“早期我们就想把Neil Young或John Lennon的情感,用Kraftwerk的合成器传出来——做电子乐器弹的、有灵魂的音乐。”这句话刚好点出他们的魅力:既有能让你摇起来的创新声响,又有能让你琢磨半天的旋律和歌词,在电子流行和摇滚中间卡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音乐人。

推荐专辑得提《Violator》和《Songs of Faith and Devotion》——受他们影响的艺人一串:Tears for Fears、Pet Shop Boys、Marilyn Manson、Linkin Park、Lady Gaga,全是熟脸。

聊完Depeche Mode的暗黑进化,再说说在“明”和“暗”之间蹦迪的The Cure——1976年成立的英国乐队,也是Jonny的心头肉。

The Cure出道专辑《Three Imaginary Boys》是典型的后朋克,怪里怪气还带点讽刺,但没多久就转成的压抑冷酷,出了《Seventeen Seconds》《Faith》《Pornography》三张专辑——现在都说这三张是哥特摇滚的“蓝本”。尤其是《Pornography》,编曲重复得要命,吉他合成器和鼓机冷得像冰,再加上主唱Robert Smith那乱蓬蓬的头发、苍白的脸和红得吓人的嘴唇,直接把“黑暗美学”玩到顶了。

正当乐迷把他们当“地下哥特之王”的时候,The Cure突然“叛逆”了——转头做流畅得要命的流行摇滚,直接冲主流。从1984年的《Top》到1988年的《Kiss Me, Kiss Me, Kiss Me》,商业*一路涨,成了和Duran Duran、Eurythmics一样的MTV icon。

1989年更绝——大家等着他们继续轻松,结果他们把早期哥特的黑暗氛围和主流的优美旋律揉在一起,出了《Disintegration》,直接成了生涯“集大成之作”,跻身国际著名演员。

之后The Cure还是在明暗之间晃:90年代出了明亮的《Wish》,千禧年后又转回内省,出了《Bloodflowers》——和《Pornography》《Disintegration》并称“三部曲”终章。Robert Smith的嗓子永远带着情绪,证明黑暗和流行不是敌人,是能凑在一起的“灵魂伴侣”。

更让人佩服的是,The Cure火了这么多年,还一直护着歌迷。2023年全球巡演的时候,Robert Smith直接跟Ticketmaster硬刚,抵制“动态定价”,要求把过高的附加费退给歌迷,确保演唱会门票不坑人。这波操作让全球乐迷直接“封神”,也证明他们的独立精神不是装的,是真的刻在骨头上。

推荐专辑必须是《Disintegration》和《Pornography》——不听亏大了。

最后说“理性与情感的平衡怪”Tears for Fears。1981年成立的英国乐队,一直是“双人核心+现场乐手”的模式。

和Depeche Mode的暗黑进化、The Cure的明暗蹦迪不同,Tears for Fears基本没怎么变风格——一直是那种宽宽的、飘着却又扎心的调调,擅长在温暖的合成器音场里塞复杂的哲学思辨,细节抠得比谁都细。

出道专辑《Hurting》直接“炸”了——主题全是童年创伤、压抑情绪这些戳人的东西,却用特别悦耳的旋律裹着,那种矛盾感一下就成了他们的“核心杀器”。

《Songs from the Big Chair》让他们直接成了国际著名演员:《Shout》用喊的方式表达压抑和抗争,《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用优美旋律吐槽权力结构;1989年的《The Seeds of Love》更狠,加了迷幻和灵魂元素,曲风更丰富,连80年代那三张专辑的录音都成了后世的“教科书”。

90年代他们解散过一阵,但音乐根本没被忘——尤其是Z世代,居然把他们“翻红”了。他们的模拟合成器音色和宏大副歌,刚好是现在retro pop和synthwave的核心;再加上TikTok和影视作品总用他们的歌,《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甚至重新打进Billboard榜单。更巧的是,他们歌里的自我挣扎、孤独焦虑,刚好戳中现在年轻人的心事,不红才怪。

推荐专辑肯定是《Songs from the Big Chair》和《Hurting》——闭眼入。

不管是Depeche Mode的冷峻电子,还是The Cure的情绪蹦迪,或是Tears for Fears的理性深思,这些乐队都在80年代把流行音乐的边界“撑”宽了。那时候科技、时尚、人文裹在一起,合成器的声音不仅改了音乐的结构,连情感怎么表达都变了。

真正好的音乐从来不会被时间埋了——它只会换个样子,在新的世代里继续响。

以上就是Jonny老师这期的音乐推荐——没听的赶紧去补,听完你会回来谢我的。

相关资讯
约翰洛克论文写作课程:一站式拿下竞赛佳绩,为梦校申请加码 A-Level C2考题发布倒计时|10天集训营全面启动! 高分作品集案例拆解(上):从天空疗愈到编织样品,每步都踩中高分点! 高分作品集案例拆解(下):从“失焦”到聚焦,A*背后的高分逻辑 A-Level C2考题发布倒计时|10天集训营全面启动!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