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的破冰游戏没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几轮“猜名字”“搭手传气球”下来,原本坐得僵的家长们慢慢松了肩膀——陌生感就像窗台上的晨霜,晒着晒着就化了。有人主动转身跟旁边的家长搭话:“你家孩子在几班?”有人举着刚拿到的小奖品笑:“我居然猜中了三个名字!”游戏结束,主持人举着话筒笑...
开场的破冰游戏没玩那些花里胡哨的,几轮“猜名字”“搭手传气球”下来,原本坐得僵的家长们慢慢松了肩膀——陌生感就像窗台上的晨霜,晒着晒着就化了。有人主动转身跟旁边的家长搭话:“你家孩子在几班?”有人举着刚拿到的小奖品笑:“我居然猜中了三个名字!”
游戏结束,主持人举着话筒笑:“欢迎各位回家,咱们都是陪孩子走教育路的同路人。”这句话不是客气,是真的想拉着大家一起上船——“为明号”的船票,早给每一位愿意搭把手的家长留着了,要一起写幅驶向未来的星河画卷。
*受关注的授聘环节来了。付校长捧着红绸裹的聘书,一个一个递到家委手里。纸不厚,但接过的时候,台下有人坐直了身子,有人摸了摸聘书封面的烫金小字“青岛为明学校小学部家委会委员”——这不是张纸,是托付,是使命,是家校一起播下的希望种子,等着以后枝繁叶茂荫庇学子。
新任家委会会长谢国娟一开口就暖:“咱学校的教室我常去,窗玻璃擦得能照见孩子举着课本的影子;早上校门口的校服队伍,整整齐齐像串起来的小太阳。餐厅里现在不用老师喊‘安静’,孩子们自己排着队打饭,碗里的菜吃得干干净净;上次科技节,我家孩子做的小机器人居然拿了年级三等奖——还有那调整后的作息,下午多了半小时户外活动,我家娃回家说‘妈妈,今天我跑了三圈,汗都流到下巴了’,你看,童年就得这么满当当的。”
谢会长的话刚落,付校长的话把大家的思绪拉得更远:“孩子的成长是棵树,自己的根要扎稳,家族是土壤,学校是阳光——三样凑齐了,树才能往上长。”他往前探了探身子,眼睛亮亮的:“请大家多走进来,做校园生活的‘品读者’,看看孩子在教室里怎么上课、在操场怎么跑;也多走出去,做为明故事的‘朗读者’,跟邻居、朋友说说咱们的好。咱们把这些小事攒起来,就是给孩子写的诗。”
然后是问答环节——有家长举着手问:“课后托管能不能加个手工课?我家孩子爱做折纸。”有家长说:“校门口放学太挤,能不能跟物业商量扩个通道?”有家长问:“食堂的饭菜能不能每周发个菜单?”付校长拿着本子记,谢会长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些问题我们记下来,下周就跟学校沟通。”没有虚的,全是真问题,全是想解决问题的诚心。
尾声的时候,有家长代表捧着一面锦旗上来——红布上绣着“家校同心育新苗,携手共筑成长路”,字是烫金的,像攒了一整年的心意。最后的合影更热闹,大家挤在一起,有人举着聘书,有人抱着锦旗,有人拽着旁边的家长笑:“往中间挤挤,把付校长也拍进去!”秋光从窗户漏进来,把每个人的脸都照得亮亮的,这张照片要叫《携手》,要存到家委会的相册里。
这场秋日之约不是终点,是家校共谱教育长诗的开始。笔墨已经备好了,纸也铺好了,就等着咱们一起写——写孩子举着课本的样子,写操场奔跑的汗,写餐厅里的安静排队,写那些关于成长、关于未来的,热热闹闹的诗行。
青岛为明学校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