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说过句实在话: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刻意“练”出来的,是成人用心“护”下来的。现实里好多孩子坐不住、注意力飘,其实是家长无意中“拆”出来的——想做孩子的专注守护者,得先搞明白:哪些行为是在“帮倒忙”?美国有个婴幼儿专注力研究挺有意思:当孩子正扎进事儿里探索时,父母频繁...
蒙台梭利说过句实在话:孩子的专注力不是刻意“练”出来的,是成人用心“护”下来的。现实里好多孩子坐不住、注意力飘,其实是家长无意中“拆”出来的——想做孩子的专注守护者,得先搞明白:哪些行为是在“帮倒忙”?
美国有个婴幼儿专注力研究挺有意思:当孩子正扎进事儿里探索时,父母频繁凑过去递水、指导,看着是关心,实则打断了孩子的思维链——兴趣一下就没了。但那些先观察、等孩子需要再帮忙的家长,孩子的专注时间更长、钻得更深。说白了,保护专注的第一条就是“不喊他”:只要环境安全,“没穿袜子”“该喝水了”这类话先憋着,别随便打断。孩子的专注像搭积木,每一次打扰都是在抽底下的块儿,搭到一半就塌了。
兴趣是孩子专注的“发动机”——他们天生会在喜欢的事儿上花心思。可有些家长嫌“脏”“乱”“没用”,直接把孩子的兴趣掐了;聪明的家长却会“借劲儿”。比如日本教育家伏见猛弥的儿子特别迷车,他就把绘画、手工都换成汽车主题——孩子玩得开心,还早早学会了比同龄人复杂得多的本事。把孩子的“小爱好”往更宽的地方引,内在动力一上来,专注自然就跟着长了。
辅导作业这事,好多家庭都掉进过“家长盯着—孩子磨洋工—俩人气得跳脚”的死循环。孩子的精力全用来应付家长的焦虑和骂声了,哪儿还能专注写作业?这种“心里揣着事儿”比啥都耗专注力。有位妈妈的方法特管用:先跟孩子说“写完作业就能随便玩”,给个明确目标;孩子出错时不骂,就指出来——孩子不用怕错,自然能把心思都放在作业上,效率和专注度都上去了。
0-6岁是关键期,用对方法能帮孩子把专注“炼”得更稳。比如这几个招儿亲测有效:1. PEG记忆法:把数字这类抽象的东西和图像、儿歌结合,玩着玩着就记牢了,还能定住神;2. 分段练:按孩子年龄设计游戏,比如小小孩玩5分钟拼图,大一点玩10分钟积木,慢慢拉长专注时间;3. 弄个“干净”的环境:房间别堆太多玩具、手机别总响,让孩子能沉下心做一件事;4. 多夸过程少骂错:比如“你刚才拼了10分钟,特别认真!”比“怎么又错了”管用,孩子有信心了,才愿意接着专注。
培养孩子的专注,是场“从想法到行动”的修行——先学会“憋着不打扰”,再学会“借兴趣引路子”,接着得“少让孩子揣着情绪”,最后用科学方法“加固”。等我们学会顺着孩子的节奏来,做个安静的守护者,专注的种子自然会慢慢发芽、长大。
七田真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