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EAU全欧小语种

身在德营心在汉——德语学习中那些误人的汉语思维(上)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7日

德语学习中那些误人的汉语思维(上)

很多同学学德语,靠的是一半英语基础加上一半汉语的经验。简而言之,就是学习德语时,充分利用德、英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搭建框架;使用德语时,则先想这个句子用汉语怎么说,然后翻译。前者经常给同学们带来事半功倍的神助攻,毕竟是来自同一个西日耳曼语支的姐妹语言嘛,可类比的语法体系和共用的词汇,为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省了不少精力。可书到用时方恨少,开口方知没学好,“德语不行汉语先顶”的想法就经常让课堂上产生了一些尴尬的名场面,比如:

我的脑子:我乘公交车去上学。

我的嘴巴:Ichfahreden Buszur Schule.

fahren的确可以表示“乘坐某种交通工具”的含义,不过需要配合介词mit,此句中fahren后面跟上了四格宾语den Bus,就变成了及物动词fahren表示“驾驶”。能驾驶这么大牌面的交通工具进校园的,怕是只有校车司机师傅了吧?

刚刚的例子只是课堂上屡屡出现的神回复中的九牛一毛。以此为例,倒不一定说明同学们单词背地不认真,而是想表达,其实这样的神来之笔更多来自于中德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写作角度、遣词造句等方面的差异。而中国同学的汉语思维、翻译思维则让许多错误出现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学术上叫“负迁移”,也就是说,语言学习者的言语错误与另一语言(此处就是汉语啦)干扰有关。具体而言,这种语言思维的冲突,可能来自不同民族对同一事物,同一现象认识方面的差异。例如,汉语讲“一阵大雨”,德语写成“ein heftiges Unwetter/ein starker Regen”,不能写成“ein großer Regen ”。

其次,对同一现象,同一意义语言表达方面有差异,也是汉语思维干扰德语表达的原因。例如汉语说“我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如果写成“Ich weiß nicht, dass es richtig oder falsch ist.”则是错句。因为在德语中,如果“wissen”之后跟表示疑问的从句,则需要用“ob”引导。

又比如,汉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俗语,表示年轻时不学习,年纪大了就更学不进去,德语中已经有谚语“Was Hänschen nicht lernt, lernt Hans nimmermehr.”表达此意。如果把汉语直译成德语,德国人则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汉语思维的干扰还表现在,同学们对所学语言规则的错误类推,并强行总结规律上。例如,由“am Morgen/Abend”(在早上/傍晚)不能推出“an der Nacht”,而必须用“in der Nacht”(在夜里)。与此相类似,昨天早上是“gestern Morgen”,今天早上是“heute Morgen”,但明天早上则不能用“morgen Morgen”,而必须使用“morgen früh”这一规范的表达形式。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思维干扰乃是导致德语表达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坐在小板凳上吃了这么久的瓜,究竟该如何避免汉语思维对德语的表达的干扰呢,下一次我们再来一起探讨。

加微信咨询
小殷老师 @EAU全欧小语种
微信号:187******05

德法西意俄日韩,专注外国语学习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世界上7种语速*快的语言,德意法西全部上榜 身在德营心在汉——德语学习中那些误人的汉语思维(下) 从“1”开始——关于德语数字“1”的几个小问题 西班牙生活丨聚众烧钱的狂欢艺术——瓦伦西亚法雅节 人均年消耗十公斤,酸菜在德国的地位比在东北还高?​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