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洋中医培训

艾灸,很有讲究!

作者:长洋临床学府 来源:长洋临床学府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8日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

有的人艾灸短短数日即见成效,受益良多;而有的人,苦苦艾灸数月,并无良效,遂唾之烟之,到处说“艾灸骗人”! 其实,艾灸是有讲究的。它就像一把快刀,高手可用之削木切菜,享尽方便;而庸者却胡用烂砍,最后伤了自己的手指。 艾灸是躺是坐有讲究 艾灸时,你是喜欢躺着,还是坐着? 当然,悉听尊便! 不过,好的方式是按需选择! 

如何选择施灸体位: 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 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 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 要点: 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准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重灸治大病!但不适合每个人 什么叫重灸?——即加大灸量! 有厉害的艾灸老师,一个穴位给病人艾灸长达一两个小时,一次选少数几个要穴!可谓灸到病除,见效甚快! 

很多人长期艾灸却不见效,建议试试此法! 不过,此法却非人人皆宜,一般而言: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老人、小儿,灸量宜小,宜慢火温补。 

除了上面说的,还应注意: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艾灸有顺序,乱来会吃亏! 人体阳气自有其升降规则,正常情况,是由阳气足的部位流向阳气弱的部位。而艾灸是补阳气的,就像一位外界高手源源不断为我们体内注入阳气,为了不打乱体内阳气运转的规律,造成人体气机紊乱,因此才有了艾灸顺序一说! 

有的人艾灸从不讲顺序,虽然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麻烦,不过既然养生治病,就要把功夫做到位! 

穴位艾灸顺序是这样的: 先灸背部,再灸胸腹部; 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 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 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艾灸一定要烫吗?错了 灸法作为温热刺激,就必须达到一定的温热程度,决不能浮皮潦草,用艾烟薰烤,表热里不热,不注重灸感,结果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误以为灸法无效,这才真正是“灸不三分,是谓徒冤”(白吃苦头)。 古人多主张用直接灸,如《针灸资生经》上说:“下经云:凡著艾得灸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病不愈。”这是说每灸必须化脓,病才能痊愈。现在我们除有意识地对重症患者使用化脓灸法以外,一般疾病和养生保健都采用温和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只要取穴精准、坚持长期施灸,也同样有效。 

艾灸分补泻——谁该补,谁该泻,一定要明了 

1、明火泻,暗火补 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尽者为补法,有温阳补虚的作用。如吹旺其火,使病人觉烫者为泻法,有祛寒散结的作用。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 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 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 不散。

 2、雀啄灸或蒜泥灸涌泉穴,可滋阴泻火,治鼻出血,咯血;用温和灸或蓖麻仁敷灸百会穴,补气固脱,以治胃下垂、脱肛、阴挺等脏器下垂。 

3、急性病,采用直接灸、雀啄灸以泻实;温性病,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温针灸以补虚。 

4、隔物灸和敷灸中所用的药物,按药物的功效可进行补泻,如甘遂灸可以逐水泻水,附子灸可以温阳补虚。 

关于艾灸补和泻,先说这么多,只希望大家能对艾灸的博大精深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艾灸不仅仅有温补的作用,还可泻热。补的话,大家基本上都会,泄热的讲究多一些,自己不会操作的话可以找专业的艾灸师来做。 艾灸要防火,一着不慎便遭殃! 

提醒大家,这不是个例,非常多非常多热衷艾灸的朋友都是简单用水浇灭艾条,至今,很多人还不知道,这种不科学的艾条灭火方法,隐患无穷!请注意,艾条、艾绒属于易燃物,即使看不到丝毫烟气,艾条里面仍可能在微弱燃烧。

相关资讯
懒,说明你气虚;掉头发,说明你血虚 如何一针见效,学会“轻针慢捻法” 肠 “癌” 一发现就是晚期!一般身体这个部位“痒”:“癌”细胞已经醒了 肚子肉多,是这里堵了! 小心“富贵包”要了你的命!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