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如果过于追求听话、懂事,反而可能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敏感怯弱。你有见过这种“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吗?
几位家长一起聊天。
其中有位爸爸无比骄傲地说,自家儿子可懂事了,情商特别高。才3岁的人,自己穿衣穿鞋、打扫卫生、见人有礼貌、从不乱提要求,也不乱发脾气。只要父母要求的事情,孩子基本都能做到。
其他家长表示惊讶到了,纷纷向这位爸爸“取经”,问怎么做到的。
爸爸带着笑意解释说,其实自己也没做什么,就是平时不惯着孩子,不溺爱。
孩子提要求,他们觉得不行的,就坚决不同意,哭得再凶也不行。他们提出的要求,如果孩子做不到,就会冷处理,直到孩子做到为止。
听完爸爸这一番话,我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这哪是情商高,明明是孩子缺爱啊!
作为父母,我也希望自家孩子能懂事,不任性不胡闹,懂礼貌、体贴、有爱心。可这些美好的品质,得是孩子自发形成的,而不是被外界“逼迫”的。
因为被逼出来的“懂事”、“乖”,并不是高情商,只是孩子缺少关爱没有安全感的表现罢了。
01别让你的孩子失去孩子的这些行为,是缺爱没安全感“界限感”
为什么说,孩子“乖巧”、“听话”并不是高情商?
举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你和孩子坐在桌子的两端,中间放一堆东西,然后让孩子说出你能看到的物品。孩子给出的答案,基本都是他自己看到的,而不是坐在对面你看到的。
这是因为,心理学认为,孩子在6岁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管是考虑问题还是做出行动,都是从“我”这个角度出发的,很少会从“你”或者“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6岁以后,孩子的大脑发育出抽象的概念,才能慢慢理解到“别人”的处境和想法,发展出换位思考的能力。
所以说,一个几岁的孩子,他能“乖巧”、“懂事”、“听话”、“省心”,真不是他情商有多高,而只是缺爱,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
因为孩子天生就需要父母的认可和爱,只有这样,弱小、能力不够的他们,才会发展出对这个世界的安全感。
我带女儿去游乐场的时候,看到一位妈妈,几乎把“你再......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的话挂在嘴边。
儿子想玩海洋球,妈妈只想要他玩滑滑梯。儿子一闹,妈妈就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啊。
儿子跟别的小朋友抢玩具,妈妈又说,你再这样没礼貌,我就不要你了。
儿子走到哪,妈妈几乎就在他后边不断念叨这种话。导致小男孩畏畏缩缩,妈妈要他干啥,他就干啥。
这样的表现,真不是“懂谦让”、“有礼貌”,而是担心自己不被爱而不得不讨好妈妈。
02什么才是“高情商”
我们总说“高情商”,那到底,什么才是高情商?
我看过有关情商的书,书中总结了这4点。
①察觉情绪的能力:别人一个微表情、动作,你就能察觉到他的情绪,是生气、委屈还是难受。
②识别情绪的能力:被人欺负时,孩子能否正确识别出自己的情绪,是生气、害怕还是紧张。有些孩子被欺负,却还告诉自己不应该害怕,或者默默忍受。这就不能正确识别自己的情绪。
③理解情绪的能力:孩子不穿外套,妈妈大发脾气。如果你是一个高情商的人,那可能能通过这个行为,理解妈妈背后担心孩子生病、害怕别人指责不负责等情绪。而不是只看见妈妈脾气坏这样一个举动。
④管理情绪的能力:就是知道分场合表达情绪。我们不会在领导发言时想到一件搞笑的事而哈哈大笑。也不会一伤心就坐在大街上嚎啕大哭。因为我们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恰当地表达。
我们去观察孩子,很明显,他们没能发展出这些高级的能力。相反,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这才是孩子。
因为孩子的大脑,是以情绪主导的。直到青春期后,发展出理性思维,他们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发展出较高的情商。
所以说,一个才几岁的孩子,特别懂事、特别乖巧、特别听大人话,这真不是高情商,而是没有安全感,害怕父母生气不得不表现成这样罢了。
03如何对待孩子的情绪?
你可能会问,那孩子哭就任由他哭,孩子闹任由他闹,就不管了吗?那他不得翻了天?
其实不是的。
孩子没能发展出高级的情绪管理能力,但不代表,我们不能引导他去试着做。
比如孩子发脾气,我们可以先让他们哭,等哭完,再跟他讲事实,然后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这样,孩子就能一点一点地学会自控,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他先发泄情绪,发泄完,再跟孩子讲道理。
这样,孩子才能调动理性思维,发展理性的大脑。
相反,打 压以及说“我不喜欢你”、“我再也不爱你”这样威胁的话,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害怕被抛弃而不得不表现懂事罢了。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什么阶段就做什么事。如果过于追求听话、懂事,反而可能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敏感怯弱。
你有见过这种“懂事得让人心疼”的孩子吗?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师资介绍和中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