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睿爱教育

这8个关键阶段,父母的主动退出将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作者:睿爱教育 来源:睿爱教育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9日

世上只有一种爱是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父母不是孩...

世上只有一种爱是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父母不是孩子的上帝,我们只是有幸获得了教养他们的资格。 年幼时,他们需要父母的精心呵护和照顾,方能健康长大。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父母需要一次次的分离,他们才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照顾和分离是为人父母的两大课题,我们的一次次退出将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尤其是孩子成长中的这8个阶段,父母一定要主动退出。
三岁退出餐桌 “我家小宝眼看要上幼儿园,别说自己吃饭,连勺子都拿不好......”闺蜜找我诉苦,一问才知道,平时在家公婆总追着喂饭。 问她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吃?她说孩子一碗饭吃半天,没多少进嘴里,大部分都掉身上和地上了。公婆心疼,说孩子吃不饱,最后还要收拾半天,不如直接喂。 这看似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却是对孩子自我发展的一种剥夺。 哈佛大学曾有一项关于人脑发育的研究,其中表明:2岁左右是“自我意识形成”时期,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完成一些自主进食等标志事件,是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人格,提升自驱力的。 吃饭是人的本能,自主进食不仅是生活必备,也是他们发展独立人格的重要过程。 他们通过自己吃饭,可获得自信心和掌控感,也能增强他们对自己的管理。 吃饭不应该是家长和孩子的一场战斗,退出餐桌,享受一起吃饭的小幸福。
五岁退出卧室 哈佛大学法伯博士说: 睡眠本就意味着分离,孩子学着离开父母、独自睡觉,实际上是他学着成为独立个体的过程。 在《超级育儿师》中有一个青春期还在和奶奶睡的男孩,他叫俞刘益。 13岁的他性格内向,不愿表达,沉迷网络,只要和家人产生矛盾就离家出走; 虽已是青春期,还是脱不掉幼儿的气息;面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姑姑,虽不服气却选择隐忍...... 直到育儿师发现他的不正常,帮助他一步步建立边界,首先就是给他一个独立的物理空间。 在整理房间时,他提出姑姑的床放在他的房间不好看,这一刻他才完成了一个由依赖向独立的转变。 我们不可能陪孩子睡一辈子,他终究要长大,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退出卧室是建立边界的第一步 。 睡觉时,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而是更好的休息。
六岁退出浴室 都说女大避父,男大避母,洗澡事虽小,却和孩子的性教育息息相关。 性心理发展上认为3-6岁是一个特殊阶段,称为「性蕾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性别意识。 如果没有尽早让孩子独立洗澡,对孩子性意识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同学的儿子读高一了,夏天洗完澡还光屁股走来走去。爸妈提醒他长大了,不可以总这样。他回答:我是你们生的,啥没见过? 自己洗澡,是儿童性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孩子发展独立人格的尊重,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保护。 当孩子有了性别意识,我们就要通过退出浴室,来建立“边界感”、“隐私概念”。 对孩子真正的爱,是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不仅给予充分的爱,也能适时放手,给其应有的自由。
八岁退出私人空间 青少年时期对隐私的需要,超过他一生任何其他时期。如果你认为隐私对你很重要,那么它对你的孩子更重要。 在《少年说》中,一个高一的男孩说自己给QQ空间上了锁,没想到激怒了妈妈。 台下的妈妈说:“我不希望你上锁,不是想偷窥你的隐私。你要我尊重你,可是你尊重妈妈了吗?”面对妈妈的质问,儿子一阵默然,只好道歉收场。 我们爱孩子,更应该尊重孩子保有自己的私人空间、私人领域。随着长大,一个人的生命不再是透明。 正如主持人陈铭说:“信任,应该是允许你上锁。” 在成长的路上,孩子要学习怎么独立,而父母要学习怎么放手让他独立。 退出孩子的私人空间,要相信他自有自己的方向。
十二岁适当退出厨房 教育部正式发布,今年9月份起,中小学生们要开始学习做饭! 消息一出,家长圈一片哗然。 买菜做饭不过是我们的基本生存技能,但现在的年轻人不是去父母家蹭饭,就是外卖。 所以,在上海封控期间,有人吃了一个多月的泡面,有人三天烧糊了两个锅,有人感叹“再不解封,就要饿死在家里”......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生活,也是修行。 抖音上有一个宝藏男孩小鱼,年纪不大,却是家里的大厨,做得一手好菜。 在得知教育部新规时,他的妈妈自豪的说:“那估计我们是满分。” 因为爸妈比较忙,小鱼很小就开始学习照顾自己。第一次 下厨时,他切得不好,自信心受挫。但在妈妈的鼓励下,渐入佳境。 智慧的父母都知道,生活就藏在一粥一饭中。 学会做饭,不仅仅是为了不饿肚子,还为了在沮丧失意时,能用美食治愈自己,与生活握手言和。
十三岁适当退出家务 说起家务,很多爸妈认为: 孩子这么小,好好学习就行。 家务这东西,不用特意学,大了就会。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 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和收入更高,且婚姻更幸福。 在《少年说》中有一位七年级的男孩对台下的妈妈说:“您能别再逼我做家务了吗?” 妈妈说: 不能,因为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的爸爸在你姥姥家刷了三年的碗,才娶到了妈妈。 我身体不好,你10岁以前,我没擦过地。因为你的爸爸有担当有责任,所以我不后悔嫁给你的爸爸。希望将来你的另一半也能像妈妈这样,骄傲的说不后悔嫁给你。 正如教育专家詹文玲所说:“生活即教育,家务劳动使孩子得到了真正的成长,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宝贵财富。” 睿智的父母都知道:要适当退出家务,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父母退一步,孩子进一步,这就是成长。
十八岁退出选择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霍布森选择效应」,指一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很多父母根本不让孩子做选择,或者无形中限定了选择范围。 比如《以家人之名》中的齐明月,高考时为了不去妈妈想让她考的大学,故意少填一张答题卡。 她控诉妈妈假借民主之名,实则是专制。她说:“我一定要去外面看看世界,我一定要去外面摔跟头,我一定要去吃苦,我要看看我自己到底能奔成什么样......” 她的反抗是决绝,又惨烈的。 《杀鹌鹑的少女》中说: 生活就是由一个个选择造就。只有拥有良好‘选择力’的人,才懂得在关键时刻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更容易走向幸福和成功。 人生路漫漫,父母无法陪他们走一生。 当未来每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是迷茫无措还是自信笃定,正取决于父母有没有让孩子学会选择。
孩子结婚后退出他们的家庭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边界模糊效应」,它是指父母与孩子形成了一种情感共生关系,与父母之间保持高度依赖时,亲子边界被人为地进行了模糊处理。 在《加油!妈妈》中高鑫饰演的田思扬是一个十足的妈宝男,田母是一个趾高气昂、重男轻女的婆婆。 经常对生下孙女的儿媳百般刁难和羞辱,田思扬作为老公,情愿戴着耳机看球赛,也不帮老婆说话。 为了抱孙子,田母不顾儿媳反对,逼着喝药甚至监控排卵期。好不容易盼来了二胎,以为是个女孩就硬要儿媳做掉。 孙女也因此患上了性别认同障碍。 一切的鸡飞狗跳,都是因为田母缺少边界感,硬要插手儿子的家庭造成。而田思扬则过于依附母亲,一味的愚孝。 老话说的好:婆婆和儿媳之间*好的距离就是一碗汤。 孩子结婚后,主动退出他们的家庭,是你能给孩子*好的祝福。 儿孙自有儿孙福,*好的爱就是拎得清,懂进退。
写在最后 孩子成年后,需要与父母完成双向分离的过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 如龙应台所说: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如同望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当他们到了转弯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不必追了。 为人父母,就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修行,需要取舍进退。
全国课程 在线课程 家庭/学校 讲师/个人 睿爱教育聚集国内外师资团队,致力于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有效的教育解决方案与服务,为孩子创造一个尊重、陪伴、有爱的成长环境,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学业成就与社会情感技能共同发展。 睿爱教育专注个人自我成长与管理,倡导持续学习是所有人完成自我蜕变的方式,我们的愿景是——成就每一个人。 睿爱旗下包括:全国线下课程、“睿爱课堂”线上平台、“壹计划”公益讲师平台、“幸福力”签约讲师平台。 睿爱服务产品涵盖:父母学习、婚姻关系、个人成长、讲师认证、孩子发展、营地教育、教师培训、个案咨询、教育解决方案。 讲师,影响力覆盖中国大陆、港澳台与海外。线上课程,学员遍布全球,服务超过24万家长与老师。 国内外师资团队
俞咪君 Ame 睿爱创始人
王丽娜 Lina 睿爱联合创始人
正面管教创始人
Dodie B. 全球高级导师
Penny D. 全球高级导师
Dina E. 全球高级导师
Mary H. 全球高级导师
Deborah O. 全球高级导师
Steven F. 全球高级导师
Kelly P. 全球高级导师
Nadine G. 全球高级导师
MaryN. 全球导师
李婕 Jesse 中国导师候选
杨艳君 中国讲师
张炜婷 中国讲师
胡丽瑶 中国讲师
李土芳 中国讲师 2022课程 >> 合作对象 << 有意合作举办线下工作坊、讲座的任何教育机构、中小学、幼儿园、企业、社区、单位、个人工作室等。
相关资讯
广州·10月18日开课【正面管教家长课】助您成为养育自己孩子的专家 一个孩子童年*大的幸福:被允许做这4件“无用的事” 10.10线上开课【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认证】开启家庭教育事业! 月满中秋 | 明月寄相思 美好共此时 -繁荣盛世 共庆祖国74华诞-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