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员 分 享 睿爱读书会分享 《热锅上的家庭》 读书分享
分享嘉宾介绍 曲军虹 五岁女孩儿的妈妈 美企质量顾问 正面管教家长讲师 正面管教学校讲师 读书分享---《热锅上的家庭》 这个10月,我们共同阅读了《热锅上的家庭》一书 感谢书友们的陪伴! 推荐指数: ⭐⭐⭐⭐⭐
家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生的 《热锅上的家庭》 BOOK LIST 01
这是一本帮我们剖析原生家庭问题背后的心理真相的书。 整本书以两位作者作为治疗师帮助布莱斯一家为主线,因母女俩的战争为开端,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到最后一家人可以融洽的生活。两年半的漫长治疗,牵扯到孩子、父母、祖父母三代人才让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找到了自己,就像最初想自杀的16岁女儿克劳迪娅所说:爸妈还是会吵架,但有谁不吵架呢?在治疗以前我们都觉得吵架是不对的,现在我们几乎都不这么想了,那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克劳迪娅提到她母亲,语气里带着欣赏,和治疗之初她对母亲那种尖刻的感觉判若云泥。克劳迪娅冒险远行的做法,显然是在模仿她母亲不断探索家庭以外世界的行动。” 结局完美,虽然这个家庭在治疗结束时还是带着问题的。 书看完了,有几个问题却值得思考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BOOK LIST 02
我理解为合作与贡献。我们在对方身上发现自己不曾被满足的需求而结婚,比如一直被父母管的很严的女孩儿,可能会找一个看上去放荡不羁的男孩儿,因为渴望那份自由;没有感受到关爱、关注的男孩儿,遇到一个对自己嘘寒问暖的女孩儿也很快坠入情网。而我自己,则因点爸的一个小小的举动而选择了他。在这个阶段,大家在彼此贡献中感觉良好,省下自己的口粮钱为心爱的她/他买一件礼物而激动不已,也可以因为对方的一句问候而感觉到温暖。 走进婚姻,面对着不同的两个家庭,彼此之间无形的压力会让对方都想得到而计较付出:都一样上班,凭什么我要做饭收拾家,而你却可以躺着刷手机?遇到双方家庭的问题时更是意见不合到鸡飞狗跳,甚至连过年去谁家都能吵到离婚。 我们带着原生家庭隐藏的问题而走进婚姻,却没有发觉这些关系有些是以父母的婚姻为模板的,当初我决定嫁给点爸时,仅仅是因为过马路时他会把我挡在里侧,这让小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小女孩儿感受到了温暖,而这在别人看来可能根本就是小事一桩。初入婚姻的我,也在一边探索一边抱怨,像极了我妈和我爸,彼时并没有这个认知。 择偶是基于双方不自觉的共同需求,是一种准确的潜意识决策历程的影响。 潜意识里隐藏着我们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双向的,正是需要彼此合作、彼此贡献来满足。 婚姻中的问题如何觉察与表达? BOOK LIST 03
“问题不是问题,其他人对问题的不接纳、对抗,或执着于解决问题,才构成了真正的问题。” 当一段婚姻出现问题,很多夫妻不肯自省,亦不去质疑对婚姻的期望是否正确,却始终死死抱住梦想,为自己找台阶下,认定他们只是找错对象看错人而已。其实真正的敌人不是配偶,而是自己的内心。这种自我设限的心理通常来自原生家庭。 一个童年时期受到父母强烈攻击的人,终其一生都将陷入沮丧和不断挣扎中。当卡罗琳开始发掘自己的新潜能,寻找新的行为方向并且追求新的自我认同时,她自己走出来了,由开始的沮丧绝望变得坚定。 一个人所知道的形式就是----他所认知的形式。 开始卡罗琳把对大卫的不满深藏于心而把矛头指向了孩子,逼的孩子不断离家甚至想要自杀;同样不善于表达的大卫还没意识到他被自己的父母深深影响而去拉拢孩子(大卫有一个永远把他当孩子的妈妈和一个永远想掌控他的爸爸),当发现妻子绝望时又向妻子一边倾斜,无形中让孩子当了他们婚姻的替罪羊。他们在治疗中学会了表达自己,学会了对自我的认同,学会了不再害怕孤独,学会了同时成长,尽管这个过程有互相拉扯,互相对抗,总之他们走过来了。 前天陪点点看《外太空的莫扎特》中有一段:爸爸任大望替儿子任小天规划了人生的道路时,小天愤怒的拒绝:“我的未来都被你安排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大望回应:我是你爸,我还能害你吗?我都是为了你好!镜头一转,大望的爸爸冲着大望愤怒的喊:学什么摇滚?就不能考个文工团有个正经工作,我是你爸!我还能害你吗?我都是为你好!当任大望在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的逼问下说出“我的未来是由你安排的。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时候,任大望才幡然醒悟!
婚姻和家庭的背后仿佛有一张无形的网 有时候会蒙蔽我们的双眼 有时候会罩住我们的内心 当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允许充分活出自己他们从小就学会将自己的 “情感温度计”调到*低度 因此当他的的婚姻开始产生压力时 原生家庭的模式便暗示他选择疏离来 处理调节这些激烈的情绪 在合作中保持独立 在贡献中不断成长 好的婚姻 是帮我们抚平原生家庭那些遗憾的 是带给孩子一生最宝贵 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