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洋中医培训

疾病与性格的关系、情绪与十二经络的关系

作者:长洋临床学府 来源:长洋临床学府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10日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

身边总会有一些人经常生病,感冒、过敏、失眠、多梦、头痛、头晕都是家常便饭。 这时候很多人觉得是不是身体出现什么问题了, 其实 负面情绪 才是病症反复的关键。 疾病与性格的关系
中医认为: 人在与社会、自然接触的过程中会产生情绪。 情绪波动过于激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常,从而产生疾病。 现代医学也发现: 各种疾病都与情绪性格特征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般伴随着急躁易怒;幼稚、敏感者容易患支气管疾病;过分压抑容易引发癌症等。 中医看待疾病与情绪
怒 伤 肝 肝主藏血,主排毒,其华再爪,开窍于目,怒伤肝。肝能疏泄情志活动,太过愤怒,会使肝气逆乱。 临床表现: 胁肋胀痛、咳喘、注意力不集中、腹胀不食、呕血腹泻等。如果余怒不消,气不宣泄,还会有情绪抑郁,闷闷不乐的状况。

喜 伤 心 心主血脉,主神志,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喜伤心。一般喜悦的心情对心神是有利的,只有喜乐至极或突然大喜过望才可发生疾病。 临床表现: 兴奋不已、心悸失眠、面红身热、不思饮食,严重者可致心神涣散,精神错乱。

思 伤 脾 脾主运化,主四肢,开窍于口,在志为思,思伤脾。如果思虑过度,会神聚志凝,气机不畅,运化失常。 临床表现: 前期食少纳呆、脘闷腹胀、大便不调,久之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神疲乏力、四肢不用、健忘、失眠、形体消瘦等。
悲 伤 肺 肺主呼吸,主周身之气,开窍于鼻,忧伤肺。过度的悲伤,会让人意志消沉,肺气耗散。 临床表现: 精神淡漠、气短自汗、低热清瘦等。中医认为失音等均与悲伤肺气,治节不行有关。
恐 伤 肾 肾主生殖,主生骨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恐伤肾。受惊过度,就会伤肾,导致肾气不固。 临床表现: 生殖机能障碍,如阳痿、遗精、早泄、腰膝酸软等,过于惊恐还可使肾的气化功能异常引起二便失禁。 中医在诊断时,非常注重心理因素的作用。如:在望诊上强调, 神色是气血的外荣,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 情绪与十二经络的关系
每个脏器都有正向能量,相反在不良状态下,每个脏器也会产生一个负面情绪。 每个脏器都有一条经络,负面情绪过多,就会堵塞本脏器的经络。 疏通这些堵塞的经络,就能够消除不良情绪对人体产生的垃圾,让身体保持健康。
经络瘀堵与情绪的关系如下
坏情绪会让经络瘀堵,经络堵塞后,又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因此, 疏通十二经络是身体健康的首要任务。 针灸—疏通12经络 中医认为: 人的生命主要是由气血构成的,而经络则是全身气血运行,联络五脏六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黄帝内经》 上讲: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伤则痛、血伤则肿,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行则血行,气血通,则百病愈。 因此,中医通过针灸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防治多种疾病,培元固本。
相关资讯
懒,说明你气虚;掉头发,说明你血虚 如何一针见效,学会“轻针慢捻法” 肠 “癌” 一发现就是晚期!一般身体这个部位“痒”:“癌”细胞已经醒了 肚子肉多,是这里堵了! 小心“富贵包”要了你的命!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