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睿爱教育

想要“根治”孩子的磨蹭,家长必须了解这4个真相

作者:睿爱教育 来源:睿爱教育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6日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视频: 一位妈妈因女儿平时上学特别磨蹭,决定...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视频: 一位妈妈因女儿平时上学特别磨蹭,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模仿女儿平时磨蹭的样子,结果把女儿给急哭了。 妈妈这招让女儿换位思考,体会到了磨蹭带来的后果,孩子得到的教训是深刻的,这才有了行为上的转变。 生活中,孩子磨蹭几乎是*令家长头疼的问题: 起床磨蹭,喊了20分钟还坐不起来; 出门磨蹭,穿衣服、上厕所、整理书包慢吞吞,眼看上学要迟到了; 家长们吼也吼了,催也催了,孩子们还是不慌不忙,气定神闲。 其实,孩子的磨蹭背后,有家长不知道的秘密。只有弄清楚导致孩子磨蹭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彻底根治。 *主要的有以下4种: 01 家长包办过多,孩子缺少锻炼 “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家庭中,如果父母溺爱、包办太多,从小没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等到需要孩子自己做的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 还有的家长,看孩子动作慢,心里着急,就冲上去帮孩子三下五除二地做好。 这样一来,孩子之所以会变得磨蹭, 一是缺少练习,动手能力不足;二是依赖惯了,形成了心理上的惰性,想着就算自己没做好,父母也会来帮忙。 生活上动手能力的欠缺、惰性心理,也会迁移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学习态度不勤奋、不积极。 孩子独立自理的能力,*好在2岁左右就开始培养,家长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 像穿衣、吃饭、整理玩具等基本生活技能,练习多了,孩子熟能生巧,做起事来速度就会更快。 另外,还可以多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养成勤劳、爱动手的好习惯 。
02 孩子缺乏时间观念 大人很容易就能理解:一天只有24小时,每做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范围,在这件事上慢了,就可能会耽误后面的事情。 比如早饭都做好了,起床磨蹭,饭就冷了;上学后,吃饭、出门磨蹭,就会导致上学迟到。 但对于孩子来说,从认识时间、建立时间观念,再到学会管理时间, 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家长需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来引导。 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对3岁前的孩子讲时间、快慢、5分钟、10分钟,他是很难理解的。 所以孩子经常看着大人着急上火,心里却很疑惑: “为什么一定要那么快呢?我慢慢地刷牙、玩玩水,多有意思呀。” 因此,3岁前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宽容一点,不要因为耽误大人的生活节奏,而去用成人的速度要求孩子。 孩子慢慢地吃饭、刷牙、玩玩具,可能是在用他的方式仔细感受、体会这个过程,是一种学习和探索。
到了3-6岁,孩子开始上幼儿园,需要遵循学校的时间安排:起床、出门上学、上课、玩耍、吃饭、午休、放学。 在这样规律的生活作息中,孩子会发现许多事情都和时间有关系,于是对时间产生大概的印象,但想要更深入地认识时间,还需要具体的训练。 这个阶段,家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感受具体的时间、了解时间的有限性、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可以在家里显眼位置放上钟表、床头边放上闹钟,教孩子认识时间; 通过沙漏、计时器,帮助孩子感受时间的流逝、体会时间的长短; 在家里贴上时间表,让一天的时间安排清晰可见,便于孩子遵守。 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讨论时间。 比如: 一集动画片是20分钟; 等公交、地铁时,和孩子聊聊: “下一班还有3分钟”、“这一班如果一直不走,就会耽误下一班车的时间”; 送孩子上学时,告诉孩子“开车到学校大概需要10分钟,所以我们早上*好8点10分就要出门。” 随着生活经验的增加,孩子对时间的长短会有更准确的把握,懂得珍惜时间,增强时间观念。 等孩子上了小学,一到三年级,让孩子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做事的习惯。 写作业前,大概预估一下需要多久,列一个时间计划表,尽量在这个规定时间段内完成。 在规定时间的约束下,孩子写作业会更有效率,减少磨蹭,慢慢养成好习惯。 三年级之后,家长要多给孩子自主安排时间的机会,锻炼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比如让孩子自己决定放学回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假期里,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孩子在自主感和适当的自由下,做事会更加积极主动,自控力也逐渐提高。 03 对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信心 成年人的生活中,磨蹭拖拉也是常有的事。 比如要看一本书、写一份工作汇报、完成一篇论文,对于这些不感兴趣,或是做起来难度大的事情,就会缺乏积极性,通过磨蹭来逃避。 而玩游戏、看电影这些有趣又没有难度的事情,就可以快速投入其中。 孩子也是一样,缺少兴趣、缺乏信心、畏难情绪,是导致磨蹭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写作业上。 从缺少兴趣这个角度,家长需要带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比如让认字、解题变得有趣,帮助孩子找到认识很多字、解开一道又一道题、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此外,尽量少让孩子接触游戏、短视频,每周固定好时间。长时间沉迷,更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缺乏信心、畏难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对知识点理解得不透彻,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写作业时困难重重,一头雾水。 学习中的困难和挫败感,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让孩子变得越来越磨蹭。
这种情况,需要家长平时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孩子交流沟通,增加家庭辅导,及时帮助孩子学通、学懂、攻克疑难点。 当孩子写起作业来比较顺利,建立起自信心,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提高,效率也更高。 另外,作业任务太多,也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孩子感觉做完需要好长时间,还没开始心里已经感到疲惫。 这时,家长可以教孩子拆分任务,一个个完成,比如先写语文,休息下再写数学;先做练习册上的作业、再写试卷。 孩子学会分解目标,逐个击破,在心理上就降低了任务难度,更愿意行动起来。 在这里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安排过多的额外任务,当孩子发现写完作业后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就更会磨蹭。 因此,让孩子写完后有一个自由安排的时间也很重要,相当于完成作业后的奖赏,孩子会更有积极性、更高效地去做。 对于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长还要注意不要给他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减少批评否定,多鼓励孩子,增强他的自信心。 04 故意磨蹭 为了寻求关注或消极抵抗 有一位妈妈曾反映,以前一向主动完成作业,*也很不错的孩子,最近写作业总是磨蹭到很晚,好几次作业没写完、不认真被老师批评。 她很纳闷,不相信原来那个好孩子,现在变得不认真学习了。 后来,经过和老师的交流探讨,她终于发现孩子之所以会磨蹭、作业不好好写,其实是希望得到自己的关注。 原来,从前段时间开始,她的工作变得特别忙,晚上回家都要到10点之后,基本上跟孩子说不了几句话。 以前不忙的时候,每晚吃完饭后,她都会陪孩子一起看看书、聊聊天,亲子之间关系特别融洽。
孩子虽然小,但也很敏感,内心渴望父母的关注和陪伴,确认自己是被爱着的。 当陪伴和关注变少,孩子便会通过各种办法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在学校调皮捣蛋、不认真写作业、爱哭、黏人。 这种为了寻求关注的磨蹭,就需要家长好好和孩子沟通,或者增加陪伴时间,让孩子明白你有多爱他,增强内心的安全感。 还有一种磨蹭,是孩子为了反抗父母故意为之,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Pychl博士的一项研究发现:专制、严厉的父母,更容易养出爱拖延的孩子。 Timothy Pychl指出, 拖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被动攻击的行为,以此来反抗他人对自己的控制。 控制太多,总是命令、安排孩子的 家长 ,往往也会伴随着错误的沟通方式,经常唠叨、吼叫、斥责孩子。 当孩子感觉不被尊重,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 没有一点自己做主的权利,就会 用磨蹭来消极抵抗,表达不满,争取自主权。 因此,孩子的磨蹭也是给家长发出信号,提醒家长改变教育方式,用尊重、平等、商量的语气和孩子沟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多给他自己做主的机会。 磨蹭的孩子,也有一颗想变好的心。家长多了解原因、提供切实的帮助,减少催促、责骂,才是根治磨蹭的良药。
如果今天的内容有共鸣, 帮忙在文末 【点赞】 吧! —— End —— 课程推荐 【非暴力沟通 深化工作坊】国际CNVC认证导师刘轶老师亲授 阅读推荐 您有一份12月星级VIP会员活动待查收! 溺爱不是爱,但确实能溺死人
相关资讯
广州·10月18日开课【正面管教家长课】助您成为养育自己孩子的专家 一个孩子童年*大的幸福:被允许做这4件“无用的事” 10.10线上开课【正面管教家长讲师认证】开启家庭教育事业! 月满中秋 | 明月寄相思 美好共此时 -繁荣盛世 共庆祖国74华诞-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