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颈肩问题是多数现代人的“标配”,一旦惹上,轻则颈椎肩周部位痛、酸、胀,重则手麻、头晕、头昏,甚至还会心悸心慌。经常有朋友咨询,说艾灸后的不适症状消失后,如果停灸一段时间,疼痛就会复发,就是说颈肩问题比较顽固,无法断根。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他们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多找找小肠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一、小肠属火,最怕受寒
在中医眼里, 小肠与心互为表里,气血相通,其性属火、属阳, 其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1 受盛化物 指小肠接受由胃初步粉碎、向下传导的食糜,并且这些食糜要在小肠中停留一定的时间,起到容器的作用,以利于进一步的消化。 2 泌清别浊 指小肠在对食糜进一步消化的基础上,吸收其中的精微部分(营养物质)向脾传导,并将食物残渣向下传送至大肠形成粪便、水分经肾脏气化作用渗入膀胱形成尿液。 那么,小肠的这两个功能通过什么来实现呢?一句话: 有赖于小肠阳气的充盛! 并且,这一点已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小肠是人体*大的消化器官,里面的消化酶是食物进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但消化酶需要在适宜的催化温度(37℃-40℃)下才能正常工作。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消化不良?因为贪食寒凉、衣着暴露、爱吹冷气等不良习惯耗伤小肠阳气, 对于属火、属阳的小肠来说,阳气不足,就会动能不足, 就会出现以下症状: 1、身体吸收功能比较差,总是吃不胖或者补不起来; 2、饮食稍稍不注意就会肚子疼、拉肚子; 3、肚脐周围冰凉、偶尔出现疼痛; 4、颈肩部僵硬、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在吃完生冷食物、喝完冰的饮料啤酒之后更加明显; 5、心慌,胸闷,经常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症。
二、小肠与颈肩的关系
对于上文症状中的第1、2、3、5条,大家都不难理解,难的是第4条。很多人觉得:小肠是消化器官,与颈肩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呀。对此,小编表示:你若这样想,那你就OUT了! 关于颈肩问题,西医和中医在认知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西医认为,颈肩问题是骨头问题; 中医认为,颈肩问题是经络问题。 认知不同,则治疗方法不同,所以,西医重在矫正骨头,常导致越治越麻烦; 而中医重在疏通经络,经络得通,气血得畅,则疼痛、僵直、麻木,甚至眩晕、眼花、胸闷等症状都会自行消失。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颈肩有问题,不能仅仅疏通颈肩部位的经络,因为主管颈肩的经络并不在颈肩,而在两条胳膊的外侧。它就是小肠经!
寒主收引、凝滞,当阴寒之邪入侵小肠经,经络就会不通,气血就会受阻, 肩胛到颈侧的这一段自然就会因为气血不足,导致肌肉僵硬、板结,就像得不到阳光照耀的冻土一样。 要知道, 小肠经的全称是手太阳小肠经, “太阳”的意思就是阳气*盛之处, 试想一下, 原本*需要阳气的地方变得冷冰冰的,各种烦人的问题肯定会纷纷找上门来。 所以,说白了,按摩也好、推拿也好、艾灸也好,不能只知道在颈肩处折腾,疏通小肠经才是关键! 上文说了,小肠属火、属阳,小肠经是阳气*盛之处, 故而要根除颈肩问题,必须改善小肠受寒和小肠经不通的情况——*佳方法就是升阳, 自然,艾灸是上上之选。 那么,该如何升阳呢?主要分3步:
1 第1步: 温补脾肾之阳 小肠属于中焦,与脾胃密切关联。 当小肠受寒、阳气亏虚时,脾胃乃至肾的阳气也必定会受到牵连。 所以,为小肠驱寒的思路,其根本在于如何温补脾肾之阳。
建议取穴:神阙、关元,每个穴位灸20-30分钟,如果担心上火,在灸完这两个穴位后,建议多灸腿以引火下行,比如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 还可以直接拍打小肠经。
2 第2步: 疏通颈肩部位 颈肩部位,主要灸透3个穴位:肩井、颈夹脊、大椎。 1、肩井
人体有一口井,肩井就是这口井的井口,要使身体从上至下轻松通畅,就必须经常清理这口井。 我们常用捏肩来消除疲劳,其实捏肩就包括了肩井所在的范围。 中医在推拿时,总是先推拿肩井,然后再推拿其他地方,最后以推拿肩井作为结束。 先推拿肩井,是为了让人体全身松弛下来,便于穴位、气血调动,效果才能好;以推拿肩井结束,是为了把先前充分松开的气血再紧一紧。 这就好比清理一口井,先要把井盖打开,接着该怎么清理就怎么清理,清理完毕,再把井盖盖上。 非专业人士,还可以拍打肩颈即可,渗透力更深些,效果也更理想。
夹脊穴是经外奇穴, 可调节督脉和足太阳经的经气,缓解局部疼痛。 针对颈肩问题,建议选择颈3-颈6夹脊穴,后正中线旁开0.5寸。直接拍打即可,注意避开颈椎两侧。 3、大椎
大椎又名“阎王夺命锁”,它位于十字路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会,灸透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阳气的总开关。 大椎不通的人,不光阳气升不上来,还会堵塞7条经络(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胃经、膀胱经、胆经、督脉)。 可以直接拍打大椎穴即可。
3 第3步: 疏通小肠经 有效疏通小肠经,关键在于疏通它*易瘀堵的穴位,主要是下面3个: 1、天宗
《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有颈肩疾患的人,按压天宗会有强烈的痛感,并向四周扩散。 天宗的主要作用就是生发阳气。
这是小肠经的常见堵塞点,此处持续不通,会影响局部的气血布散,久而久之则引发颈肩疼痛,故而肩贞是治疗肩部疼痛的穴位。 肩贞主治肩胛疼痛、手臂不举、上肢麻木及各种肩部不适。 3、后溪
后溪为小肠经的腧穴,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 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若涉及配方或疗法,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