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长洋中医培训

小穴位、大学问、穴位天然的药物!

作者:长洋临床学府 来源:长洋临床学府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6日

传承中医文化,培养中医人才 希望更多人能分享给身边的朋友,让...

小穴位,大学问 明代的《针灸大成》记载了著名的“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从那时起,四总穴就成了人们学习穴位的基础,对于平时不太懂得穴位养生的朋友,记住这首歌诀,就能为自己保健了。 这四个穴位,是“远道取穴”的典范,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头疼医脚”一样。实际上,这四个穴位的威力很大,范围很广,功效很多,就像一枚“原子弹”,发射出去能管一大片。
四总穴歌, 是穴位养生的精华,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穴 取穴位置: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并拢,沿着外膝眼穴往下找,与胫骨相接的地方就是。 详情介绍: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凡是肚子、腹部的问题,都可以找足三里来解决。在我们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谚语,因为其养生功效实在强大,人们习惯把它称为“人体第*要穴”。 对于常见的胃疼、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肠胃病症,针灸足三里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足三里,其实叫“足三理”也很合适;“理”就是管理、调理的意思,“三理”到底是哪三理呢?就是理上、理中、理下。 胃部,处在肚腹上方,叫做“理上”;腹部,处在肚腹中间,叫做“理中”;小腹,位于肚腹下方,叫做“理下”。
腰背委中求:委中穴 取穴位置: 委中穴很好找,就在我们腿部后面,膝盖窝横纹正中间。 详情介绍: 腰部、背部绝大多数的疼痛,基本上都出在膀胱经上。因此,腰背疼痛,需要将足太阳膀胱经疏通了,疼痛基本上就随之消失。正是基于这个规律,我们找到了疏通膀胱经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去“求”委中穴。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留心观察,没有腰背痛的人,在趴下之后,委中穴是有稍稍凹陷的。 大多数腰背有问题的朋友,在趴下之后,委中穴上会有一个凸起或者条索状物,这个时候,可以通过针灸委中穴,就能疏通膀胱经,从而消除腰背上的问题。
头项寻列缺:列缺穴 取穴位置: 位于手腕内侧,在大拇指根部下方;取穴的时候,让两个虎口交叉,食指落下的位置,能感受到脉搏跳动,就是列缺穴。 详情介绍: 列缺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上的要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治疗头颈部的病症,可以让人的头脑更加清醒。 1、对于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头疼、头晕很有帮助; 2、对于咽喉病症很有帮助,比如嗓音沙哑、咽喉肿痛等; 3、对于支气管炎、哮喘、止咳化痰很有帮助。 肺部,主一身之皮毛,所以受到外邪入侵,就容易发热、咳嗽、头疼等问题。所以,列缺穴可以说是常用的保健穴,对于抵抗力稍差的人群,针灸此穴,效果更明显。
面口合谷收:合谷穴 取穴位置: 在手背上将食指和拇指并拢,虎口处会出现突起的肌肉,*高点就是合谷穴。 详情介绍: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从字面理解,在面口部位,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出现:牙疼、牙龈炎、头疼、鼻子过敏、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耳鸣、失眠、神经衰弱便秘、痛经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合谷穴来解决,因为可以治疗很多常见面口小问题,合谷穴也被称为“穴”;又因为止疼效果比较明显,又被称之为“天然止疼药”。 随着现代医学进步,更多疾病被发现,我们对合谷穴的认识也在增加,对于现代的高血压、脑梗问题,合谷穴也有着很好的调理作用。
四总穴,分布在我们的四肢,每个穴位左右各一个。 它们虽分布在四肢,却对我们的腑脏、背部、头颈起着不同的作用;而针对的问题,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所以实用性是非常强的。 这四个穴位,平时还可以作为保健穴,没事的时候就多灸灸,把它当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会对我们身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关资讯
懒,说明你气虚;掉头发,说明你血虚 如何一针见效,学会“轻针慢捻法” 肠 “癌” 一发现就是晚期!一般身体这个部位“痒”:“癌”细胞已经醒了 肚子肉多,是这里堵了! 小心“富贵包”要了你的命!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