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1、重子穴
治久年背痛,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
定位: 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可与大白穴相通。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清泄肺气。
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2、肾关穴治尿频
定位: 肾关穴在天皇穴下一寸五分。
主治: 胃酸過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酸骨痛、鼻骨痛、头晕。
针法与应用: 五分至一寸。補腎深二寸。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
3、木穴治鹅掌风
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 正中央内侧三分处。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 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 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
(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
4、妇科穴治不孕症
定位:手背大拇指第一节 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手背,当大拇指第一节外侧,距中央二分半处,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节横纹止,合计五穴。
归经:入任督二经。
穴性:调经理带,宜通下焦。
主治:子癌瘤、子宫癌、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经痛、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闪风症)。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三分。或以三棱针浅刺出血。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妇科五穴为妇人百病之特效穴。临床上可任取二—三穴下针,有立竿见影之效。
说明:
(一)妇科五穴为主治妇科百病的主穴,为妇科治病必取之要穴,可再配合其他如凤巢、木妇等妇科穴,本穴配门金穴治经痛特效。
(二)妇科穴,在董公书中有二穴,胡师增三穴,计五穴,笔者认为,在此区域取三穴倒马即可。
5、驷马穴治过敏性鼻炎及多种皮肤病
定位: 驷马二穴—手背,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外开三分处。 驷马一穴—驷马二穴下二分半处。 驷马三穴—驷马二穴上二分半处。
解剖:正中神经下浅枝、肺分支神经。
取穴:同穴位。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调和气血。
主治:皮肤病、脸上黑斑、雀斑、鼻炎、耳鸣、中耳炎、胸痛、肋膜炎。
针刺法:直刺一—二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说明:指驷马穴与指五金,指千金在同一条直线上,指五金在食指背第一节 ,指驷马在第二节,董公原著外开二分,胡著三分,此为两者出入。
经验: 驷马穴有手驷马,足驷马穴,两者都入肺经,为调气的主穴,主治疗有关皮肤问题的穴位,对各种皮肤病、青春痘、黑斑有治疗效果。
配穴:
(一)治疗黑斑驷马穴配上三黄,通山,效果佳。
(二)治疗红肿大颗青春痘,可本穴配三重穴。 削骨针及上三皇治各种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