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疫情防控仍在吃紧阶段。连日来,各大医院支援方舱的医护人员...
广州疫情防控仍在吃紧阶段。连日来,各大医院支援方舱的医护人员在一线全力救治患者,中医人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中医力量,都在各自接管的方舱中打出“中西医组合拳”,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帮助患者康复。汤药、针灸、推拿等特色疗法不但缓解了患者病痛、助力维护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工作人员健康,也疗愈了人们的心灵。 广东省中医院: 方舱急救,“中医绝活”显疗效 11月9日,按照工作部署,广东省中医院组建医疗队进驻广州琶洲方舱医院,整建制接管1900余张床位。医疗队将“防重症”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组织重症医学、急诊科、儿科、妇科、心血管科、骨科等专科骨干人员,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为患者提供多的医疗保障。同时,由心理睡眠科医护人员建立的心理疏导小组,对有需要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干预。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医疗队结合多地抗疫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病区里建立了小型抢救室,配备气管插管、除颤仪等抢救设备。同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运用“中医绝活”为生命保驾护航。 紧急救护,对症针刺止抽搐 11月16日晚,医疗队队员在舱内巡查期间,发现患者张先生突发喉痉挛,四肢抽搐。 将患者扶上急救床,评估生命体征、紧急检查心电图、做好静脉输液准备、做好保暖措施、通知舱里其他医生支援……值班小组成员分工有序,以*快的速度紧急救护患者。经初步检查,张先生曾有低钙血症病史,之前有过类似症状。 随后,队员们立即进行对症处理,并按压合谷、太冲、太溪等穴位,患者抽搐不适症状缓解不少,但仍未完全停止抽搐。 此时,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大科主任邹旭闻讯赶到,立即予针刺合谷、太冲、太溪等穴位。特别是捻转合谷穴时,患者马上出了汗,抽搐也逐渐停止。“我感觉身体暖和了,不那么难受了。”张先生转过头对医护人员说。 随后,邹旭给患者开出了对症的中药处方,并留针30分钟观察。“真的太感谢你们了,省中医院让我安心!”张先生感激地说。目前,张先生因病情需要已转到定点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突发胸痛,中医手法助缓解 “姑娘,我现在胸闷不舒服,没有办法下床。”正在护士站值班的医疗队队员胡含阳接到患者陈女士打来的电话。 “阿姨,您先不要活动,我们马上过来。”胡含阳随即向值班医生汇报。队员蔡天金很快来到床边给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结合陈女士既往病史,蔡天金初步考虑其为心绞痛,给予药物对症处理,并安抚陈女士的情绪。 同时,医疗队队员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认为其可能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立刻安排线上会诊,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科、重症医和急诊科的医生一起参与病情讨论并制定诊疗方案。在确认急救车物品、气管插管和除颤仪都配备到位后,队员朱丽娟为病人开通了静脉通道以备抢救。此时,陈女士仍觉得胸闷心慌,胸口压榨感明显,伴有头晕,不敢睁眼。 医疗队队员林涌鹏根据患者症状,运用《黄帝内针》中的腋前大筋拿法为患者进行治疗,这一特色疗法可有效缓解心前绞痛或减轻压榨感,在心绞痛、心梗等心脏病急性发作的救治中发挥作用。 “好像胸口没那么疼了。”做完腋前大筋拿法之后,陈女士感觉缓解了不少,但仍感到胸闷和头晕,不敢坐起。考虑患者同时有胸部左侧不适,林涌鹏对其经络辨证后,根据“从右治左”的针刺原则,在陈女士右侧的内关穴、经渠穴、通里穴和偏历穴各针刺一针。留针45分钟后,陈女士胸闷和头晕症状完全消失。“中医真神奇,胸口闷痛捏几下,在手上扎几针,就轻松了很多。”陈女士说,希望有机会也能学习拿筋手法,以后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自救,也可以帮助他人。 揉腹缓解宝宝积食 方舱内,孩子不适应离家在外的陌生环境,胃口不好还排不出便怎么办?15日凌晨3时,省中医院医疗队来自中医经典科的队员彭颖用中医传统疗法的小儿推拿手法帮助了一位3岁的小患者。来了方舱已经两天未解大便的宝宝,腹部胀痛,胃口不好,在凌晨哭闹起来,父母怎么哄也没用。彭颖判断应该是积食引起的不适,便温柔地和孩子玩起了“游戏”——经过推拿推四横纹、揉板门、清大肠、清胃经,以及顺时针腹部按摩,小朋友的症状缓解不少,终于安静下来。彭颖嘱咐家属,要给小孩先吃粥顾护脾胃,还手把手教会了父母揉腹的方法,帮助小朋友通便。省中医儿科团队针对新冠肺炎儿童患者特别设计的以解决退热、咳嗽,以及改善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目标的这套手法,果然在方舱派上了用场。 在省中医院接管的19号方舱,医护人员还用教会了孕妈妈按压迎香穴、缓解鼻塞;细心发现了9个月宝宝的鹅口疮、教会了父母护理的办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 遇到会“捏脊”会施针的大白 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接管琶洲方舱医院C14馆以来,医护团队通过个体化辨证后,运用中药汤剂、中成药,结合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小儿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帮患者缓解症状。 11月18日晚上,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附属医院负责的广州琶洲方舱里,一位妈妈抱着五岁大的女儿小雨(化名)来到医护服务区求助。原来小雨转运过来时就有点咳嗽、咽痛,胃口差,肚子不舒服,还有点发热。“大白”用中医“捏脊”的方法,帮小雨缓解了不适。 11月20日凌晨,李姨(化名)出现持续牙疼,服用止痛药一时也难以缓解,值班“大白”为她做针灸和穴位按摩,李姨的牙痛逐渐减轻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银针一到,疼痛不适“退 退退” 在广州市黄埔方舱医院的隔离病房,一名33岁的男性患者因失眠等原因诱发颈椎疾病,出现颈项部剧烈疼痛和头痛而求助于方舱医疗团队。在使用常规止痛药物不能获得明显缓解的情况下,中山三院接管黄埔方舱医疗队的中医专家招柏明及杨联胜为患者实施了针刺疗法。 “好神奇,脖子和头不痛了!”当细细的银针从脖颈处拔出时,患者不禁发出感叹。 在查房时,中医科护士徐嘉蔚发现一名孕妇早孕反应剧烈,也因怀孕无法使用药物。徐嘉蔚一方面指导患者自我按摩内关、足三里穴位,一方面通过言语安慰缓解患者焦虑情绪。“穴位是人体经气深聚之所,通过刺激穴位,可有效调节人体脏腑功能,这两个穴位具有和胃下气的功效,对于缓解呕吐具有明显效果。”徐嘉蔚表示。再次查房时,患者的症状已获得明显缓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护士小姐姐带来手绘版八段锦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负责的广州琶洲方舱医院内,张贴着一张漫画版八段锦图片,中医养生八段锦的动作被生动有趣地画在了墙上。原来,这是广医三院支援广州方舱医院队员、主管护师郑暄以前所绘的漫画。漫画中身穿大白的可爱形象一下子吸引了不少患者的注意。 “我之前利用闲暇时间画的漫画,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郑暄说,八段锦是中医保健功法,把漫画做成海报张贴在舱内,让患者可以对照练习,“帮助他们强身健体,有利于康复。” 广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心血管内科、中医科和音乐治疗师等共同策划,编排并拍摄了音乐呼吸操、八段锦锻炼视频在方舱内定时播放,让“舱友”们跟着电视进行锻炼,放松心情的同时,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患者留言向病友“安利”中药贴敷 “痰多的朋友可以找中医用贴的去痰,效果很好!”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队支援的琶洲方舱医院A5舱里,公共留言板上贴着这么一个留言条。这是患者小罗在接受中医治疗后的由衷分享。 小罗低热、咳嗽,夜间加重,服用了医生开具的中药后好了很多,又在李洋医生的建议下加用了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贴敷大椎穴位清热解表、退热止痛,贴敷天突穴宣通肺气、化痰止咳。经治疗后,小罗发热、咳嗽等症状得以缓解,在转阴出院前,她留下了纸条,积极推荐其他病友使用。 据介绍,穴位贴敷药物经皮肤吸收,副作用小,安全方便,适合在方舱内开展,目前已在A5舱内得到广泛开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疗队还使用耳穴压豆、音乐疗法帮助失眠的患者换来了夜夜安枕。队长樊春华也坚持每日进舱带队进行中医查房,对每一位患者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给予患者个性化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帮助患者了解自身体质类型,通过日常饮食、运动调养、起居调养、情志调摄及适宜的中医干预技术如穴位按压等方式促进疾病康复。在中医团队的努力下,琶洲方舱医院A5舱使用中医治疗(含中药、中成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率高,中药使用率高。
“开天门”缓解头晕 “大白姑娘啊,我感觉头好晕。” 琶洲方舱医院C7馆内, 杨女士向正在查房的医疗队队员、护士 黄瑞 述说着自己的不适。经询问得知,杨女士确诊新冠肺炎后出现低热,伴有失眠,经治疗后无发热,但头晕一直没缓解。
针对杨女士的情况,C7小组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理论展开讨论。她们的方案是开天门疗法(头部穴位按摩),可起到疏通经络、开窍宁神的作用,能缓解杨女士头疼、头晕、失眠等不适。在征得杨女士同意后,黄瑞为其行开天门疗法,随后医疗队队员潘素媛对杨女士进行健康宣教,并指导其进行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翳风穴、安眠穴、风池穴、百会穴以及合谷穴来改善头晕不适及睡眠情况。“我的头晕晕沉沉了这么多天,经你们这一按,好像一下子清醒了,头晕缓解了好多,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治疗完毕,杨女士惊喜地说。 飞针治耳鸣 “姑娘,我这耳鸣是老毛病了,像知了一样吱吱响,晚上也睡不好,可怎么办呀?”患者傅先生对医疗队队员王贝婷说。随后,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针灸科董嘉怡和黄瑞找到傅先生。经过详细问诊后得知,傅先生有耳鸣病史三年余,住院后出现咳嗽伴耳鸣加重的情况,夜间难眠。经仔细辨证后, 董嘉怡 认为傅先生的耳鸣是心肾不交所致。考虑到方舱条件限制,董嘉怡采用非接触性的飞针疗法,进针后再行运针手法。“丝毫没有感觉到入针时的疼痛,真的太神奇了!”傅先生惊奇地说。半个小时后出针,傅先生说耳鸣情况已经有所好转。随后,黄瑞准备给傅先生贴耳穴以巩固疗效,但在方舱寻找了一圈后发现耳穴压豆耳贴刚好用完了,思考一番后,她灵机一动,就地取材将藿香正气丸贴在胶布上,就这样,一份“特殊”的耳贴就贴在了傅先生的耳朵上。“董医生,黄护士,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昨晚我耳鸣和失眠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刺络放血解喉痛 “护士,我喉咙很痛,已经吃了药,但感觉没什么用啊。”这天,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五科李鉴基在巡视时,听到王女士如此说道。随后,李鉴基为其进行了简单的诊查。作为一名中医专科护士,李鉴基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向医生征询是否可以给患者进行刺络放血以缓解咽喉疼痛。在得到了患者的同意后,在符合院感的规范下,医疗小组便为患者进行了少商穴刺络放血。第二天一上班,李鉴基惦记着王女士的情况,便主动去看望她。“今天已经好了六七成!效果真不错!”王女士开心地说。 中医疗法氛围浓 医疗队队员、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肾病科胡晓璇在查房时,听到患者刘先生说有些腹胀。“您可以通过推拿腹部的一些穴位来缓解,我来教您吧。”于是,胡晓璇指导刘先生如何准确找到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的位置,并指导正确的推拿手法,方便他以后自己操作。“胡医生,我感觉有些干咳,有什么办法吗?”隔壁床的患者探过头来问道。“用拇指朝向两锁骨中间,按住中间的凹陷,这就是天突穴,缓慢用力。”胡晓璇向大家演示,“以有酸胀感为度,按压5秒左右轻轻松开,再次按压,反复8到10次。天突穴主治咳嗽、哮喘、气逆、咽喉肿痛等症状。”患者们根据胡晓璇的指导纷纷给自己按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