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去看中医时,舌头一伸,总是被说“湿气重”,尤其是南方地区的朋友们。那你知道人体内有自带的“祛湿开关”吗?一起来了解。 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湿气? 看形体 中医有“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的说法, 虚胖体型 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看状态 湿气明显的人士常常感到 身体特别困倦,懒得动弹,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 ,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此外,这些人士还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
看胃口和食欲 湿气重的人士到该吃饭的时候, 没有饥饿的感觉,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有隐隐的痞闷感 ,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
看大便 体内湿气重时, 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 ,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 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 ,人也总有 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
看小便 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但 次数多 或 尿得不痛快 , 有灼热或涩痛感 。个别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看舌头 判断有无湿气,*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 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 ;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 舌红苔黄腻 。
看头发、面部 如 果毛发 容易油腻出油 ,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 早晨眼皮肿,有眼袋 ,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此外,耳朵里的分泌物呈油状易流出也提示湿热证候明显。
身体自带的“祛湿开关”,经常揉按祛湿健脾胃 足三里 丰隆穴 中脘穴 曲池穴 阴陵泉 大横穴 委中穴 丰隆穴
位置:足阳明胃经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间关节点按该穴3分钟,然后顺时针揉按穴位约5分钟。 作用:通调脾胃气机、祛湿化痰。 足三里
位置:足阳明胃经合穴,乃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顺时针揉按穴位5-8分钟,局部有酸胀感效果佳。 作用:足三里除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功能,还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脘穴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于穴位,顺时针揉按2-5分钟。 作用: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适用于湿滞、胃脘饱胀、嗳气者。 曲池穴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完全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处。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点揉此穴2-5分钟,亦可用四指并拢,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 作用:可泄大肠湿热,用于肛门灼热、大便黄烂、排不尽者,亦可用于湿疹等皮肤病症的辅助治疗。 阴陵泉
位置:阴陵泉穴是属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有排渗脾湿的功效,是常用的“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以拇指点按为主,每次按摩3~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10~15分钟。 大横穴
大横穴是足太阴脾经之穴,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左右各一,有运转脾经水湿之功效,全身的湿气都能由它驱除,同样是“祛湿大穴”。 按摩方法:用两拇指同时点按左右两侧的大横穴,持续3~5分钟。或用手掌以顺时针的方向摸腹30圈,同样能有助通便祛湿。 委中穴
该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位置,简单来讲就是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正是人体*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 按摩方法: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