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杏林大讲堂

能祛除体内寒湿的10味中药!收藏

作者:广东省医药临床学府 来源:广东省医药临床学府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6日

体内寒气盛,会出现怕冷、胃寒、手脚冰凉等一系列症状。对于这类...

体内寒气盛,会出现怕冷、胃寒、手脚冰凉等一系列症状。对于这类人来说,即使多加衣物,依然会感到寒冷。想要祛除体内寒湿,常常需要用上一些温热类的药物。今天为大家介绍临床常用的10味祛内寒药。
附子 附子即附生于川乌头者,故附子为川乌之子,川乌为附子之母,若野生之乌头则名草乌。 《中国药典》记载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的作用。 临床常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
附子乃阴证要药 , 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脉沉细、甚则唇青、囊缩者急须用之,有回阳退阴之力,起死还生之功,切勿迟疑,以致阴极阳竭。且夹阴伤寒,内外皆阴,阳气顿衰,必须急用人参健脉益其原,佐以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 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附子为益阳火、退阴寒兼除寒湿之圣品。 得肉桂则入命门、益相火,引人参挽回散失之元阳,同生姜发散在表之风寒,佐白术善除寒湿,得甘草能缓热性。 需要注意的是,附子应用得当是良药,但是如果煎煮不当或食用不当,就容易引起中毒反应,危及生命,导致死亡。
附子中毒的机理 附子的毒性成分主要是 乌头碱 ,2—4mg的乌头碱就足以导致一个成年人中毒死亡。 但是乌头碱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耐热,一经加热就会发生水解。 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乌头碱→生成乌头次碱→生成乌头原碱。此时的毒性只有乌头碱的二千分之一,如果继续加热水解则可变成毒性更小的胺醇类碱,这时候的附子就是安全的。 所以只有经过高温煮透的附子才安全。引起附子中毒*常见的原因就是煎煮不当,一是煎煮的时间不够,二是水温没有达到沸点,没有达到促进乌头碱高温水解的目的。 附子中毒的症状表现 附子中毒一般在几分钟内就会表现出来,也可能在两三个小时后才发生。 先有唇舌发麻、手足麻木,手、足肌肉痉挛、抽搐,胸闷,心慌,心悸,头昏,眼花,咽、喉、食管、胃部有烧灼感,流涎。 继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烦燥,脉缓慢,神志呆滞,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大小便失禁。 进而出现昏迷,抽搐,呼吸暂停,严重者可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附子中毒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引起心律失常。乌头碱能够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肌的应激性增强,从而导致心律失常,出现明显的心慌心悸,严重的会引起呼吸心跳停止而导致死亡。 附子中毒的自救措施 1、立即催吐,减少毒物蓄积。可以选用羽毛、棉签,或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 2、介绍几种简便的解毒方法:用生姜、甘草、绿豆,煎汤频服;芫荽煎汤频服;红糖、生姜煎汤频服。如果没有救治经验,就不要尝试简便解毒的方法,及时就近就医是首要选择,以免延误抢救时间。 3、一旦出现中毒症状,无论轻重需在专业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救治,建议拨打120求救。
干姜
干姜与生姜同源,是姜的干燥根茎或经切片晒干、烘干所得。干姜经干燥去掉了大量水分,其味更显辛辣,其药性更加温热,成为温里散寒的大辛大热之品。 干姜辛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散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 干姜生辛炮苦,生用则逐寒邪而发表,炮用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则耗散元气,须以生甘草缓之。
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血脱色白,面夭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此辛温以生血,大热以温经。止血须炒黑用,见黑则止也。服干姜以治中者必上僭,宜大枣辅之。引以黑附,能回脉绝无阳。 干姜临床应用甚广,如大家较为熟悉的千古温阳祛寒名方“四逆汤”,除用了附子、炙甘草外,还用到了干姜。
吴茱萸
吴茱萸辛、苦、热,入肝、肾、脾、胃经,具有 温肝降逆,开郁化滞 的作用 。 吴茱萸下气*速,肠虚人尤宜。 浊阴不降,厥气上逆,咽膈不通,食则令人口开目瞪,阴寒隔塞,气不得上下,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满,膨胀,下利,宜以吴萸之苦热,泻其逆气,用之如神,他药不可代也,但多用防损元气。 此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 吐酸之症宜降火清痰,用此做向导。
大茴香
大茴香为八角的俗称。八角 辛,温,入心、脾、膀胱、肾经,能够温肾散寒。 大茴香能暖丹田而祛膀胱间冷气,治疝阴肿痛。亦能调中止呕下食,疗湿脚气。 得盐引入肾经,而祛寒湿之邪,故治阴疝。 茴香本旧根而苗于冬,能回阳于剥落之时,故能补肾中阳气,而膀胱遂借之以施化。且其味辛中有甘,而后微苦,辛而甘则能达肾阳以归中土,故为 调脾胃之妙品 。由甘而苦,故又能下归, 以宣小肠火府之用 。
艾叶
艾叶苦,微温,入三阴经,通十二经,能够 温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止血定痛。 艾性纯阳,故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生用则性温,炒熟则大热,用以火灸则透诸经而治百病。 胎动腰痛下血,胶艾汤有大效。同香附用名艾附丸,调妇人诸病。
高良姜
高良姜以广东出产质量*佳。高良姜性热,味辛,归脾、胃经,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 例如主要由高良姜和香附两种药物组成良附丸就是治疗寒邪内阻型腹痛的经典名方。高良姜药性比生姜更为辛辣,热性更强,多为药用,不过在香料中也颇有其名,例如泰国菜冬阴功里就有它的身影。 噫逆胃寒者,高良姜为要药。 心脾冷痛用此为细末,米饮服一钱匕,立止。 凡男女心口一点痛者,乃胃脘有滞或有虫也。多因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俗言“心气痛”者,非也。用此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记收之。病因寒得,用此末二钱,附末一钱;病因怒得,用附末二钱,此末一钱;寒怒兼有,各一钱半。以米饮加入生姜汁一匕,盐一捻,服之立止。 良姜单用恐犯冲和之气,虚人须与参、术同行。 从药性上而言,生姜、沙姜、高良姜的热性呈递增趋势。因此,食用不同的“姜”时,应根据不同病症、个人体质特点等选择。
丁香
丁香辛,温,入肺、脾、胃三经,能够 温胃,暖肾,止呃逆,除呕哕。 丁香治脾冷气不和甚良,母者尤佳。 丁香能止呃逆 ,但呃逆有寒热之分,丁香惟寒呃宜用,若热呃则宜竹茹,误服丁香必反加甚,古方治寒呃有丁香柿蒂汤,治热呃有橘皮竹茹汤。 丁香油辛热,透关窍,通经络,祛寒湿,暖下元。治胃寒病,治疝痛阴寒,脐散臌痞。受寒胃痛,好酒和服,或用以擦痛处,令透。
川椒
川椒能够补火祛寒,燥湿杀虫,止冷痛吐泻,消痰饮肿胀。 其气香,其性下行,能使火热下达,不致上熏。 凡肾气上逆,须以川椒引之归经则安。 凡呕吐服药不纳者,必有蛔在膈间,加椒十粒,自不吐,蛔见椒则伏也。 此乃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之药,故能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利;入命门补火,治阳衰便数,足弱久利。 椒属火,有下达之能,久服则火自水中生,故服久必被其毒。
花椒 大家常把花椒当调味料,却忽略了小小花椒的药用功效可不少。 花椒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最早被记载于《诗经》,“椒蓼之实,繁衍盈升”,花椒结籽多表示子孙繁盛。古代人还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称为“椒房”。 花椒性温,味辛,归脾、胃经,有温中散寒、健胃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理气、止痒祛腥的功效。 《金匮要略》记载的大建中汤:花椒6克,干姜10克,人参6克。上三药水煎取汁,加入饴糖30克,冲化调匀服。治中阳虚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症见心胸中大寒痛,得暖则缓,痛时腹部有头足上下攻动,拒按,呕恶不能食,脉弦或沉迟。 口含花椒酒,赶走牙疼: 取10克花椒,加入适量的水,煮约5分钟,加入一两左右的白酒,等完全放凉后,将花椒滤掉,再把白酒花椒水倒入洁净玻璃瓶中备用。 牙痛时,用洁净棉签蘸此水后放到牙痛的部位,紧紧咬住,很快就能缓解疼痛。如果想要更简单点,可放几粒洗净的花椒在牙疼部位嚼两下,也有不错的止痛效果。
肉豆蔻
肉豆蔻味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可涩肠止泻、温中行气。肉豆蔻治疗脾胃虚寒所致久泻、久利,脾肾阳虚所致五更泄泻的效果很好。 《本草纲目》:“暖脾胃,固大肠。”《本草经疏》:“肉豆蔻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开宝本草》:“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 肉豆蔻辛温而涩,入中焦,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利,为治疗虚寒性泻利之要药。用治虚寒性久泻、久利时,肉豆蔻常与肉桂、干姜、党参、白术、山药等药材同用,以增强疗效。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肉豆蔻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好课推荐 四气五味 升降浮沉 认识本草之形 寻觅中药之妙 学习临床实用、常用中药的功效应用

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课程

陈老师 18565421505

相关资讯
这7个动作,练出好腰,肝肾全调,非常简单! 立秋:暑去凉来,叶落知秋,收好初秋的养生方法! 疏通膀胱经,祛湿排毒的*大通道 或许你也有寰枢关节错位,头晕头痛的元凶! 苦瓜煮水的功效,你也许想不到!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