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杏林大讲堂

调理落枕,这9个穴位任君选择!

作者:广东省医药临床学府 来源:广东省医药临床学府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16日

冬春交替时,虽春风拂面,但乍暖还寒,容易着凉,是落枕高发季节...

冬春交替时,虽春风拂面,但乍暖还寒,容易着凉,是落枕高发季节。那么,落枕为何发生,又该如何预防呢?
落枕因何发生 落枕又称失枕,表现为睡醒后出现颈部疼痛,头常歪向患侧,活动不利,颈项不能自由旋转后顾,旋头时常与上身同时转动,以腰部代偿颈部的旋转活动,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 同时颈部肌肉痉挛压痛,触之如条状或块状。颈肩部两侧斜方肌、背部两肩胛内侧的菱形肌等处亦有压痛。X线检查可显示颈椎曲度变直,失去正常弧度。 落枕可因睡眠姿势不良、头颈过度偏转、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局部肌肉处于长时间紧张状态,持续牵拉而发生静力性损伤造成。
中医认为,颈肩部 遭受风寒侵袭 是落枕的常见原因,如有体质素虚、气血不足,睡卧时肩颈外露、当风受凉,造成风寒侵袭颈项,局部肌肉气血凝滞,经络痹阻。 发生落枕应及时诊治,如果不予重视,会导致反复发作,最终还可能演变成颈椎问题,导致颈椎病、寰枢关节不稳等问题。
预防注意四点 日常生活中如果要预防落枕,则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枕头要适宜。 过高、过低,或过软、过硬的枕头,都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的状态,对颈椎关节和肌肉产生损伤,造成肌肉持续疲劳,引起落枕。 枕头高度以平躺时能够刚好支撑颈后部为宜,一般侧躺则与肩膀宽度同高。亦不能不枕枕头,这样都容易造成颈肌劳损和扭伤。 枕头以软硬适度为宜,材质可以选用记忆棉、乳胶或聚酯纤维枕,填充物则有荞麦皮、决明子等为好,帮助安神入睡。
二是注意保持正确睡眠姿势。 头颈部切莫长时间处于偏歪状态,这样会造成肌肉紧张痉挛和颈椎小关节失稳。 因此,趴着睡*伤颈椎。一旦长时间保持不健康的睡姿,会使肌肉长时间紧绷、甚至痉挛,从而造成落枕。
三是科学合理使用脖子。 工作中避免长时间保持低头姿势,使用手机可以把胳膊抬高,看屏幕的视线则得以放平。 头颈部的活动要小心,防止颈部扭伤。 有颈椎病病史的更应如此,不能做猛然转头、甩头的动作,更不要长时间低头。 四是注意颈部保暖。 中医有“热则筋纵,寒则筋挛”之说,应避免颈部遭受风寒侵袭,导致气血不通,脉络瘀阻,不通则痛。 中医治疗有良效 落枕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可取得良效,包括手法按摩、中药内服外用、穴位调理、功法锻炼等。 手法按摩 许多人知道,使用手法进行治疗是调理落枕的方法,可以很快缓解肌肉痉挛,消除疼痛。 但是按摩并不是使用蛮力拨松经筋,以为力度越大效果越好,也不是过分牵拉患处肌肉,否则容易导致肌肉疼痛加重,甚至有小关节紊乱,形成颈椎的习惯性错位。 落枕时操作应当柔和。患者取坐位,可以先用点按、拿捏等手法施展于背部痛点,松解痉挛肌肉筋膜。继而采用端项旋转法,一手托其下颌,一手扶于枕部,使头略向后仰,两手同时用力向上端提,来回连续作左旋右旋活动3~5次,以理顺筋络、活动颈椎小关节。最后施以理筋手法。 不可以使用擀面杖进行擀揉颈部,本来落枕就是肌肉损伤导致炎症,从而引起红肿热痛。这时候还使用大力量去擀揉很可能导致水肿扩散,炎症加重。 穴位调理 可选用肩外俞、肩井、大椎、外关、悬钟、列缺、后溪、落枕穴、阿是穴等,给予指揉法,每穴2~3分钟。亦可采用艾条温灸上述穴位,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每次每穴3~5分钟。 肩外俞: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肩井: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大椎:在颈后部,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
外关:在前臂后侧,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悬钟: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落枕穴:即“外劳宫”,在手背,第2、3手指的指掌关节之间,指蹼缘往后取0.5寸。
后溪穴:当微握拳,位于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颈部上下活动受限)
列缺穴: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阿是穴:局部压痛点。
课堂现场实拍:
往期学员毕业留念:
相关资讯
这7个动作,练出好腰,肝肾全调,非常简单! 立秋:暑去凉来,叶落知秋,收好初秋的养生方法! 疏通膀胱经,祛湿排毒的*大通道 或许你也有寰枢关节错位,头晕头痛的元凶! 苦瓜煮水的功效,你也许想不到!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