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临床常见的一种中医特色技术——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 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针刺留针方法的发展。属于中医传统针法中的浮刺和浅刺,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分支,是传统皮内针治疗的发展和创新。
皮内针的中医渊源 皮内针作为 一种表浅刺激方法,与中医针灸的 十二皮部理论
皮内针疗法的治疗特色 1、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皮内针取穴简单,阿是穴针刺即可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阿是穴是中医针灸疗法*常用穴位,找到正确的病痛处,取穴准,疗效好。对疼痛性疾患可以达到针到痛减之效。如软组织损伤、劳损等。 2、刺法安全,易于接受 皮内针直达皮下不达深层,针体极细且短,不会直接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觉,更不会伤及脏腑及大血管,且留针期间患者可随意活动,便于患者接受。
3、动态留针, 效应 累积 传统针灸针留置时间为30分钟左右,对体位有要求。而皮内针可固定腧穴1-3天,期间不受运动影响。还可以让患者适当运动按揉病痛之处以加强疏通之力,提高疗效,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的刺激作用,效应得到累积从而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4、适应面广,疗效显著 皮内针疗法针刺后快速活血、消肿、解痉,特别是对各类疼痛、痉挛及化疗后恶心呕吐,大多数均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皮内针针具的分类 临床上的皮内针,主要包括 揿钉型皮内针 (又称图钉型皮内针)和 颗粒型皮内针 (又称麦粒型皮内针)两种针具。因针体极短和微细,皮内针对痛觉神经刺激强度极微,人不容易感知到疼痛,非常适合皮部刺激来调治疾病。
← 揿钉式皮内针 皮内针的适用范围 皮内针的优势就是将静态的留针效应延长,虽然针身较短,但通过长时间的持续刺激作用,让针刺效应得到累积,因此治疗作用并没有减低。治疗期间患者可以正常工作、上班、生活,特别适用于一些不能每日给予针灸治疗的患者。 皮内针具有作用时间长、方便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类疾病,如颈肩、腰、腿痛、头痛、痛经、失眠、焦虑症等。
↑ 揿钉式皮内针的操作步骤 皮内针的操作注意事项 1、 埋针后,应当让患者 每日自行按压埋针部位 ,以达到刺激、维持针感的作用。每日按压胶布3到4次,每次约1分钟,以患者耐受为度,两次间隔约4小时,3天后自行撕除胶布。 2、留针是保证皮内针疗法临床疗效的一个必要手段,是皮内针疗法特性的表现。皮埋针时间: 一般3天为宜 。秋冬时间适当长点,夏天适当短点。 3、皮内针胶布防水,埋针后 不用刻意避免沾水 ,因此在治疗期间不妨碍洗澡,但不宜局部用水浸泡。夏季多汗时,要检查埋针处有无汗浸皮肤发红等。如见发红、疼痛要及时复诊检查,有感染现象则应立即取针。 4、如果需要行X光、CT、核磁共振等检查时,需要取下皮内针。 皮内针的禁忌症 1、关节处、红肿局部、皮肤化脓感染处、紫癜或瘢痕处,均不宜埋针; 2、皮肤过敏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忌用; 3、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不宜埋针; 4、体表大血管处、金属过敏者不宜埋针。 中医针灸系统培训班 从0到1 带你走进经络针灸的世界 三甲教授手把手教学 系统全面 理论结合实操教学 掌握常见疾病的针灸调理 医院临床实习机会 一次报名 终身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