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作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对患者的容貌及心理影响较大。老百姓通常将痤疮称为“青春痘”,俗称“长痘痘”,这是由于痤疮的患病人群特点,以青春期患者居多。
但近年来发现,在早就已经过去青春期的人脸上也常冒痘痘,临床上的迟发型痤疮、青春期前痤疮等患者已经越来越多见,发病人群不再局限于青春期年龄段。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多因角质代谢异常导致毛囊开口被堵塞,毛囊内细菌增生而导致局部炎症从而引发痤疮。
而中医认为,痤疮归属于“粉刺”的范畴,患病人群集中在湿热体质,*主要的是素体血热偏盛,因为身体油性变大,油的粘性抑制了火气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热气堆积,进而诱发痘痘。而油性大,则可归根于我们所说的“湿气重”。 正如 《外科正宗》提到“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因此粉刺的发生,与肺、脾胃等脏腑有关。 饮食不规律、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现代医学上说的内分泌紊乱,破坏了荷尔蒙的平衡也会让皮肤容易出油。而油性皮肤油脂过多,容易堵塞毛孔,长时间排泄不出去的话就会导致面部的痤疮,或在毛孔硬化,和外界氧化后形成黑头。
不止是痤疮,许多皮肤疾病,都是从湿浊壅盛、郁滞化热而导致的。湿热所导致的皮肤病,大多有几种共同的表现: 第*,就是疱疹;此类皮损表现或伴有红肿瘙痒、或糜烂渗液,如湿疹、脚气等。当我们出汗之后,汗毛孔打开,如果我们吹一下风,风邪就会带领着湿气进入人体,湿郁化热,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皮肤病。 第二,就是缠绵难愈。此类皮肤病多病程缠绵,难以快速痊愈,反反复复,愈后易发。对于那些整天都吃肥甘厚味的人群,很容易积累湿热在体内,这类人就会形成所谓的疮疡,最终导致问题多多。
所以,我们在养生的时候,其实需要非常注意湿气和热气之间的矛盾,他们之间如何搅合到一块,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皮肤病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在生活上,应当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针对性地“祛湿排毒”呢? 1、少吃甜食、生冷食物 久居湿地、或湿热体质的人群,要少吃甜食、生冷食物,避免进食损伤脾阳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等。中医认为,“甜腻生湿”,而生冷食物或冰品会损伤脾阳,让脾胃运化功能受损,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无限量食用。 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或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同时,平常多煲一些排毒祛湿的茶和汤喝,对于排湿也有帮助。(排湿的食物有:地瓜、绿豆、红豆、燕麦、薏米、小米、糙米、胡萝卜、山药、牛蒡、芦笋、莲藕、白萝卜、茼蒿、地瓜叶等)。
2、避免运动后即吹空调 有些人喜欢运动结束之后立刻跑到空调下来降温,这种做法往往很容易惹上湿气。 因为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毛孔会张开,散发热量,骤然遇冷,毛孔会收缩,热量以及汗液散发不出来,滞留在体内,形成湿气,继而引起身体的不适。 3、坚持适量运动 尽量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适度流汗,能让滞留在体内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 养成运动的习惯。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甚至简单的伸展操等,都能消除湿毒。 4、穴位按摩 通过按摩人体的许多穴位,刺激经气运转,激发脏腑功能,可以对水湿运化、郁热清泄等方面有促进的作用。 (1) 肘窝——尺泽穴
当你出现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失眠多梦等问题,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会出现青、红、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毒素反应物。 (2)腘窝——委中穴
膝窝又称腘窝,在窝的中心点上,有一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平时可拍打此处5~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3)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再这儿往里深入,可以起到健脾除湿的作用。 (4)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人体强壮保健的要穴,也是治脾健胃的第*穴,除湿当然也少不了它。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重,容易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5)丰隆穴
丰隆穴是祛痰要穴,配合足三里、阴陵泉按摩,可以祛湿化痰、健脾和胃,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END
健康英才学院 中医诊断技术班 中医诊断基础 辨证方法 定位定性 脏腑辨证 八纲辨证 舌面切诊 全方位围绕中医诊断 扎实中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