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或个人要是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钱捐物给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这部分支出能按税法规定在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下面分企业、个人所得税两部分,详细说说具体规则。先讲企业所得税。捐赠得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
企业或个人要是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钱捐物给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这部分支出能按税法规定在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下面分企业、个人所得税两部分,详细说说具体规则。
先讲企业所得税。捐赠得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的得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支出。扣除比例分两种情况: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直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超过12%的,能结转以后三年扣——从捐赠次年起算,*多三年。
还有更宽松的扶贫捐赠政策:要是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直属机构,捐给目标脱贫地区的扶贫支出,能据实扣除。就算目标地区脱贫了,只要政策还在执行期内,照样能用这政策。
关于扣除金额,货币性资产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算捐赠额;非货币性资产得按公允价值确认,捐赠方要提供公允价值证明,没法提供的话,接受方不能开捐赠票据。另外,捐赠非货币性资产时产生的运费、保险费、人工费用这些,如果公益捐赠票据里记了,就算公益性捐赠支出扣;没记的,就按企业日常费用扣。
说完企业的情况,再聊聊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个人捐赠得通过境内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捐的方向得是教育、扶贫、济困这类公益慈善事业。
扣除比例一般是应纳税所得额的30%,要是有全额扣除的规定,就按那来。扣除时得准备这些资料:公益性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得开捐赠票据,个人要的话必须给开;没法及时拿到票据的,先凭公益捐赠的银行支付凭证扣,但得在90天内补票据;没补的话,扣缴义务人要在30天内报告税务机关。要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统一组织员工捐赠,能凭汇总票据和员工明细单扣除。
捐赠金额怎么定?货币性资产按实际捐的金额算;股权、房产按财产原值算;其他非货币性资产按市场价格确定。
扣除方式居民个人能自己做主:公益捐赠支出可以在分类所得(比如财产租赁、转让、利息股息红利、偶然所得)、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里扣;当期一个所得项目扣不完的,能转到其他项目继续扣。综合所得、经营所得的扣除限额是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的30%,分类所得是当月应纳税所得额的30%——扣除顺序自己决定就行。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