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扣少儿编程

高考的“第一天”,你在干什么

2020年07月07日

在一则又一则“刷新历史”的新闻中,高考生无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除了需要面临的学习压力,还要时刻保持着安全距离进行学习和生活……对他们来说,无论疫情还是高考,都成为了一场重大的考验。

2020年的寒冬,让所有人的步伐变得蹒跚

2月,关于停课的消息层出不穷;

3月中旬,全国陆续开始实行网络授课;

3月底,正式确认2020年高考

将延期一个月举行;

……

在一则又一则“刷新历史”的新闻中,高考生无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除了需要面临的学习压力,还要时刻保持着安全距离进行学习和生活……对他们来说,无论疫情还是高考,都成为了一场重大的考验。

因为大爱,可迎万难。于是,便有了那些温暖而有趣的故事:

▲1、高三复学封闭管理后,学生理发成为难题,衡水中学老师自学为学生们理发;

▲2、河南高中老师帮忙把孩子们的口罩轻轻松开,便于午休;

▲3、广西北海第七中学高三学生复课,每张餐桌都设置了隔板,满屏都是高考知识点;

▲4、厦门学校安排学生们错峰上厕所,厕所外还配置“监考老师”;

▲5、枣庄八中老师帮学生们打扫寝室、搬运行李,高三女生与班主任“隔空拥抱”;

▲6、武汉交警全程护送高三学子复学;

“你们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我们。”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为了给考生提供特别好的环境,社会各界都拼尽全力成为了特别坚实的后盾,而那些真正拥有梦想的孩子,又怎么会担心害怕呢?

距离高考就剩下30天了,到底能做什么?复习的特别后阶段,绝大多数学校都把时间留给了学生,除了考试和评讲,其他时间都安排自习和答疑。平时被一轮二轮压得喘不过气的你们总是盼望着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现在这样的机会真的来了,不少同学却乱了阵脚,陷入了更深的焦虑和迷茫。

“特别后30天还有用吗?”又或者“特别后30天到底应该做什么?”这两个问题无疑是万千考生心中的两座大山,时间越少越是压得人喘不过气。

可倘若再迷茫几天,就会导致时间更少,那干脆连喘气都不再有必要,只能被迫“顺其自然”。

今天恰好离高考还有30天,虽然时间紧迫,我们也要从“心态”、“学习”、“复习”三个角度解决好上面的两个问题,哪怕不能保证质的飞越也至少能获得与其他同学相比可观的相对优势。

心理篇

高考是一场公平的考试,这意味着不存在保证你在短时间可以快速提高分数的方法。因为如果存在,那高考对于那些不知道这个方法的同学来讲就不再公平。高考40年的发展不可能让这种情况发生。这不是泼冷水而是严密的逻辑推理,这就是现实。

特别后30天更多是对前面三百天及一千多天的总结、补充和复习,而非一厢情愿地“平地起高楼”,更像是锦上添花,而算不得“雪中送炭”。

所以市面上凡是声称“一个月保证提高分数XXX”、“一个月一定XXX”的课程和资料你们都要多加小心。或许他们举出的耀眼事例都不假,但更可能的情况却是成百上千个学生里仅有一个做到了他宣传的地步。果真如此的话,那种*很明显是跟那位学生本身关系更大而非是出售的课程或者资料。

只要把“公平性”三个字记在心里,踏踏实实做好手里的事而不留意投机取巧,就是你自然的选择,少走弯路不敢保证但一定可以少花不少冤枉钱。

特别后30天“不贪”玄迷的飞越、放弃过高的幻想能让你保持清醒,而清醒地自我认识是走好特别后一段的坚实保障。

学习篇

当领路三百天的老师突然放手,很多同学陷入了迷茫,有的做出了不明智的选择,有的索性全然放松听天由命。既然来之不易,那我们更需要合理的规划去把时间特别好地利用起来。

先说三个临考复习常见的误区。

前列是“全无规划”。

抱着“天生刷题必有用”的心态努力刷题改错,却很容易陷入强势科目做着爽便多做,弱势科目做着不顺就能拖再拖的舒适误区,也容易遇到弱势科目弄懂一个题目花费大半天严重挤压其他科目时间的窘境。

第二是“全科兼顾”。

弱科不甘心,强科不敢放,什么都想要结果却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是重点意味着没有重点”的道理是清楚的:时间总量有限,无侧重均分的科目越多,每个科目的时间就越少。因为强势只剩难点,势必需要大把时间;又因为弱势漏洞繁多,也需要大量时间,导致你以为“全科兼顾”是两全其美其实不过是捉襟见肘。

第三个是“分科突破”。

对于特别后一个月,把时间分成好几份,比如前列周只做数学,第二周只做物理这样的形式其实有非常大的隐患:复习后期,科目的大部分知识都已经被了解或掌握,需要补的漏洞是少数,这也意味着那些300天都没有掌握好的部分可能原本对于你就是较难的部分,当你花费七天的时间专心突破他们,运气好显然会有可观的进步但更可能的情况是时间花了进步却不明显。

如果说进步不明显尚且可以忍受,那试想在数学花费了一周进步却不明显的情况下,你就要按计划开始对物理为期一周的复习了,这时你的心态会是什么样呢?

一定会自我怀疑,这种情绪无疑会让你的物理复习效率更加低下。再如果物理一周后进步也不如你想象的明显,那后面的化学生物别说效果了,是否还有信心开始可能都要花上一个问号。还记得吧,时间紧迫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选择了放弃。以上还不算因为花费了过多时间重复已经掌握的内容造成的时间浪费以及专心突破后面造成的先前科目的知识遗忘,所以过于纯粹的分科突破并不适合特别后一个月。

说这么多,归根结底不过一句话:“指向不清晰的复习不适合特别后30天”,我们需要更适合临考冲刺的复习策略。

有一点毫无疑问,二轮结束以后,于是查漏补缺变成了复习的主旋律,因为老师能教的都已经教过了,所以更适合临考冲刺的复习策略当然应该是特别有针对性指向特别明确的查漏补缺的方法。我称之为“带问题单点突破”。

这里的关键在于带着问题去复习。

喝杯下午茶

看旧不看新

特别后阶段不建议大家再去做太多全新的题目,而应该集中精力把已经做过、订正过、梳理总结过的题目完整消化。

不仅仅是因为做全新的题目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更是因为高三已经过去330天,每个同学做过的题目应该已经足够多,再多做几十道全新题目对整体的意义其实已经不大。用做几十道题全新题目的时间去复习几百道甚至上千道做过的题目,把遗失的记忆唤醒、把理解过的内容加深,总体看来效率更高。

看易不看难

每个同学都该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有一个客观的评估,然后把有限的时间花在难度适合自己的题目之上。

“放弃分为两种,一种主动一种被动,前者是智慧,后者是崩溃。”我希望你成为前者。

选择放弃不是迫不得已而是为了全局特别优。

好了,上面就是从三个角度给高三学子“特别后30天如何冲刺”的学习建议,希望能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也在如何规划复习上给大家一些启发。


加微信咨询
魔扣少儿编程 @魔扣少儿编程
微信号:186******62

小班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免费试听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双减”时代,学习必备的思维能力,你了解吗? 【建议收藏】教育部公布最新竞赛白名单,蓝桥杯入选引人关注 2024年停止招生艺术特长生,科技特长生崛起 “双减”一周年,揭露“双减”真正本质 重点高校的入围途径,你了解多少?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