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扣少儿编程

6岁女孩个人演奏会引500万人观看?成功之路不仅是拼父母

2020年07月07日

近期,6岁的南京女娃Miumiu(周昭妍)的乐器演奏视频在网上火了。热度超过李子柒,被网友当作“文化输出典范”。

特别近,6岁的南京女娃Miumiu(周昭妍)的乐器演奏视频在网上火了。

热度超过李子柒,被网友当作“文化输出典范”。

一人组乐队表演老鹰乐队的《加州旅馆》吉他弹唱,仅在Youtube上就达到500万人观看,近30万网友点赞。

一个人演奏吉他、贝斯、鼓、键盘,演唱朴树的《那些花儿》,引得薛凯琪、海莉·比伯等海内外大腕儿主动为其伴奏,掀起一波“MiuMiu挑战”。

海外媒体评价Miumiu时说:“在这个每天都有坏消息的年代,这个6岁孩子偷走了我的心。”

被上帝亲吻过手指的Miumiu,虽然才上一年级,但已经学了3年的音乐了。2岁半时,父母开车出去玩,车里放着梁静茹的歌,Miumiu听着旋律,就能跟着唱起来。

在同龄孩子话还说不利索的年纪,Miumiu出其不意的音乐天赋让父母有些惊喜,从事艺术相关行业的他们便开始有意识地让女儿接触乐器。

4岁时,Miu爸给女儿定制了一把小古典吉他,于是Miumiu就逐步开启了民谣吉他、电吉他、尤克里里、钢琴、贝斯、架子鼓的漫漫征途。

疫情期间在家3个多月,Miumiu每天要练6到8个小时的吉他。开学后,依然保持每天2小时左右的练习时长。偶尔觉得枯燥了,Miu爸也会想着法儿地疏解女儿的畏难情绪,慢慢将这种被动练习转化成了女儿的主动兴趣。

南都记者采访Miu爸,他说:“这个练习量,已经超过了很多爱好者终生的练习量。”

再看看这小姑娘的手,你就更加能明白,什么叫做“所有令人羡慕的成功都是有迹可循的”。

 

女儿走红后,很多平台找上门来,劝说Miumiu的父母让她做专业网红,承诺可以提供流量支持。Miu爸Miu妈果断拒绝了这个提议,坦言“音乐只是一项技能”,他们只是帮助升华孩子的天赋,但是否要走音乐这条道路,要看孩子自己的选择。

相比早早就让自家孩子当童模、*星出去赚钱的部分家长来说,Miumiu还是一如既往地上学、练琴,朴素的生活里夹带着父母赋予的几丝清醒。

从2岁接触乐器,到4岁统筹学习,再到如今的一人包揽整个乐队,Miumiu按部就班地在爸妈规划的跑道里出类拔萃。

真是应了那句话,教育并不是临时起意的敲打,而是恒久而深厚的渲染。

兴趣只是垫脚石,父母还得去找寻让孩子往上爬的力量。

所有被旁人视作的“天赋异禀”,都逃不开父母从始至终的规划布局。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刚从蚌壳里挖出来的珍珠也许值不了多少钱,可一旦用绳子结成串,就一跃成为价值连城的珠宝。

那些赢在起跑线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父母的帮助下找到了这根绳子。

尤记得清华大学新生入学初始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对新生说的话: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的父母。”

努力是很重要,但奔错了方向,努力就会变成白费力气。如果父母能在一旁助力,以自己的素质和见识为孩子开辟出一条捷径,指引他们往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奔跑,未来才会可期。

一定要记住: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思路清晰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对重要。

家长的眼见和格局,比给孩子留下多少资产更重要。

所谓先有规化,而后布局,再而登顶。即是如此。

02

除了靠父母,还得靠自己!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刷屏:

视频中的新兵张子杨是国宾护卫队中的一员,2015年“9·3阅兵”他初始次见到国宾护卫队,当即立下了参军入伍的目标。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真正来到国宾护卫队,下连后的初始个基础科目——推车五公里跑,就让他吃尽了苦头。

265公斤的摩托车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的体重,在新兵营训练*拔尖的张子杨,刚推了500多米就感到手臂酸软,不得不把车放倒在地上……

为了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正式队员,张子杨利用一切机会,向班长请教驾驶技巧,每次推车耐力跑他总是尽力推的远一点、再远一点。

两周后,张子杨终于完成了初始个推车五公里,接下来的基础驾驶训练也都顺利完成。

张子杨如愿成为了一名预备队员,还被评为训练标兵。

这个世界上,要取得任何成果,都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真正吃过苦、流过汗,才能真正获得成长与进步,真正获得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的能力。

提起邓亚萍,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

邓亚萍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4枚奥运奖牌、18个世界冠军,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初始,是排名世界初始时间特别长的女运动员,也是仅有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奖牌的运动员。

邓亚萍说:自己对世界冠军的头衔又爱又恨。

为什么这么说呢?

1997年,刚满24岁的邓亚萍宣布从国家乒乓球队退役,那时的她已经连续八年占据世界排名初始位,成为那时世界公认的历史上特别优秀的女运动员。

但如此辉煌的职业成就也可能意味着将来无论做什么、怎么做,都无法超越自己此前的*。然而,多年的训练让邓亚萍养成了凡事必尽全力、把事做到特别好的习惯。

邓亚萍今年已经47岁,离退役已经过去了两个十年,但她依然在路上奋力前行。她说:任何一个领域,做到特别好就是冠军。

很多人问邓亚萍怎么能成为冠军?她说答案很简单:肯吃苦,要热爱!

她五岁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目标:成为世界冠军。十岁的时候,虽然*比别人好,但是因为个子太矮了,连省队都进不去。

有人说努力的人生是苦半辈子,不努力的人生是苦一辈子。北宋诗人林逋说: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们,世界上非常可贵的一件事,便是甘愿为了自己的梦想,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

并没有什么成功是命中注定的,只不过是平常生活中的坚持与努力,换来了相应的结果。


加微信咨询
魔扣少儿编程 @魔扣少儿编程
微信号:186******62

小班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免费试听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双减”时代,学习必备的思维能力,你了解吗? 【建议收藏】教育部公布最新竞赛白名单,蓝桥杯入选引人关注 2024年停止招生艺术特长生,科技特长生崛起 “双减”一周年,揭露“双减”真正本质 重点高校的入围途径,你了解多少?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