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在多数人意识里,阅读是件私人化且不可或缺的事情。想阅读时,不分昼夜、场合也要去读个半卷。
1995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在多数人意识里,阅读是件私人化且不可或缺的事情。想阅读时,不分昼夜、场合也要去读个半卷。
不想阅读时,4月23日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则新闻,不禁鼻子一酸。
在陕西一所小学校门口,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独自来学校报道。在得知是4、5、6年级开学复课后,他遗憾地离开了。
记者看见他并未佩戴口罩,便买了口罩给他戴上。交流中记者得知男孩父亲是盲人,妈妈又在外地打工,自己便搞错了时间。
问到小男孩他觉得学习重要吗?小男孩斩钉截铁地说“重要”!
爸爸是盲人,妈妈又在外地打工,小小年纪,本该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却要学会独立。
他那么迫切希望开学,估计是想多学点知识吧。
对这个家庭环境并不是很好的男孩来说,只有努力学习,才有可能改变目前的困境吧。
白岩松曾说过:除了上学,真的是没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试不是只有的路,却是特别公平的那条路,不读书,你拿什么和别人拼?
读书不是只有的出路,但是大多数人的捷径。
01
想起了前不久#张文宏年收入184万#的事情。
很多人说他凭什么能赚那么多钱?这些钱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赚到的。
凭专业,凭文凭,凭能力。
张医生曾在媒体面前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在这里读书工作,留了下来。”
他出生在温州瑞安的一个小县城里,家境并不富裕,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高三时就被推荐到了上海医科大学。
后来又……博士学位,又在香港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芝加哥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的工作。
他现在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他带领的科室,连续9年位居“中国医院排行榜”榜首。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在医学界绽放光芒。
有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确实如此。
你也许会问,现在读的书,过段时间就忘了,又没什么用。
这种想法是错的。
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去年,华为总裁办宣布对8位博士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管理,特别高达201万,特别低也有89.6万。
在这8人当中,有2位博士生出身贫苦的农村家庭。 同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左鹏飞,尚未毕业就接连收到华为、阿里、腾讯、深信等大公司,年薪超200万的offer。
当外界高呼“羡慕”、“他们真是天才”的时候,那些出身贫寒的录用者一针见血地说:
“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打游戏的时间用在学习上罢了。”
特别直观的,就是学习可以让你摆脱贫苦,挣到钱。
读书的好处绝不是一朝一夕能体现出来,读书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会长达几年甚至几十年。
有一句话总结的很好:
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种人生。而不读书,你只能活一次!
02
读书并不只是学习,还意味着你真实的生活状态,意味着你是不是认命,意味着你对自己还有没有要求。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你的人生就会长成什么样子。
哈佛商学院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反差极大的现象:
越是富人、越是精英阶层,反倒是越勤奋,他们反倒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越喜欢采用补充型方式休闲娱乐,比如交流、阅读、学习。
而越是穷人、越是底层的人,越喜欢即时满足的方式,比如打牌、打游戏、看肥皂剧。
穷人虽然都自认为对现状不满,但实质上却不愿意对现状进行改变,他们的闲暇时间没有用在成长型的读书、学习上,而是用在了那些即使满足的娱乐上,所以人生很难走到上坡路。
所以,读书有时候并不一定是为了「有用」,而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一种「锋锐」的人生状态,不沉溺于即时满足,不作为水里的青蛙,永远保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03
而那些说读书无用的人,真的认为读书无用吗?不见得。
比如一个厨师,他通过努力开了一家餐厅,然后生意不错,又在附近开了两家,再后来他想做出自己的品牌,并且想做大做强,这个时候他就一定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他除了炒菜一无所知,于是就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碰撞。
那些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特别终还是要花更多的功夫去补上。
其实这样的人,更加深知读书的意义。生意做得再大,赚的钱再多,他绝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别读书了,你看爸爸不读书照样能发财。”
相比读书之人,不读书的人想要更进一步的时候,往往会更加困难。
04
读书之人,通常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
知乎有一位网友说,他以前考试的时候经常粗心大意,他爸爸就说,粗心大意致错的题目可以不管,就好好看看哪些题目是自己不会的。
但是他妈妈的观点却不一样。
他妈妈是个爱读书的女人。
他妈妈告诉他,那些因为知识点而错的题目,不重要,因为你以后把知识点学好,并不难。
那些因为粗心大意错了的题目,才是重中之重,因为这是你性格上的缺陷,你平时做事粗心大意,考试自然会粗心大意。
如果你不在生活上改变粗心大意的毛病,以后考试还会因为粗心做错题目,甚至于,你一辈子都会因为粗心大意做错很多事。
不读书,往往看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而读书,可以一个人的思考更有深度。
05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不读书,你拿什么跟人开玩笑》。同理,不读书你拿什么跟人聊天?
有一个段子:
“请问你有《时间简史》吗?”
“神经病,我有时间也不捡屎。 ”
这就是把天聊死的原因。懂的东西越少,能与人交流的东西也就越少,聊天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别人说的东西你完全不懂,不聊死才怪。
不读书就少了很多谈资,更没有对事情的独到见解,你能听懂的那点家长里短,谁愿意天天跟你聊?
相反的,经常读书的人,知道的事情多了自然谈资就更多。
06
生活中有很多人,总说自己孤独的像条狗,他们无法安静的独处,只要是一个人就会感觉空虚无聊。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精神没有得到滋养,身体仿佛就是一个空壳,喜怒哀乐都需要外界的东西来填充。
这样的人,即使物质充裕也无法真正的感觉到丰盈。
不读书的人,精神上永远缺少能量。但凡空闲,只能靠玩游戏,刷剧,睡觉来打发时间。
而热爱读书的人,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都不会丧失特别后一个交谈伙伴,那就是自己。
正如梁晓声所说:“只有读书能够长久地抵抗寂寞。”
有人曾经采访董卿,特别喜欢看什么书。
董卿说:“中国唐诗宋词,太美了,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能让世人找到共鸣。”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
不读书的人输掉的就是这种骨子里流露的气质。
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小班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法,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