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伏天,自然阳气鼎盛,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在一年中*...
最近三伏天,自然阳气鼎盛,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在一年中*炎热、阳气*旺的时候,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可以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湿热蒸腾,脾土*易受伤 中医认为,三伏天气候以暑、湿、热三气当道,三种邪气*易侵袭脾胃,导致脾胃功能下降,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情况。 三伏天基本处于“长夏”时期,“长夏”对应五行中“土”,位于夏末秋初,时间横跨7、8月,涵盖了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五个节气。此时,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所以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外界阳气*盛,湿气重,*容易生病。 五脏中的脾位于人体中央,属土,主运化水湿,所以脾与长夏相应。但脾脏喜燥而恶湿,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易伤脾阳。 因此,长夏是人体脾脏*易受伤的季节,也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期。 三伏伤脾,如何养脾?
1、饮食 一日三餐能定时,但也要保证营养搭配。就算是在*炎热的夏季,也还是要尽量做到“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吃少”,这是养护脾脏*佳的方法。 同时,*好不好嗜食生冷之品,虽然求得一时的爽快,但吃进去可就损伤了脾阳。对于儿童和老人家,脾胃功能比成年人虚弱,三伏天养脾更要注意吃得适度,不吃少吃生冷、过硬食物。 在饮食上要注意清淡饮食,少吃辛辣刺激、寒凉生冷、油腻的食物,戒烟忌酒,多吃温性的食物,比如说山药、扁豆、莲子、栗子等。 脾胃容易虚弱加上体内湿气重,推荐日常可以煮“四君子汤”来保护自己的脾胃,具有健脾益气、祛湿提神的功效。
四君子汤的方法很简单,党参、白术、茯苓各10克,甘草6克,清洗后煮水40分钟,三碗水煮成一碗服用持续小量适度喝,效果改善明显,脾胃调理好了,人也更加精神。
2、运动 “脾脏喜燥而恶湿”,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躲在小吃店里啃冰淇淋,加之有些人本身就体寒,多余的“内湿和外湿”包围了脾脏,脾阳不能正常运化食物,自然无法化生水谷精微。
三伏天虽热,适当的走出门去运动,可以利用出汗的机会,将体内的湿气排出体外,起到健脾养脾的作用。推荐每日晨起慢跑半小时,以汗出适中为佳,同时还能醒脑提神,保证一天都有精神。
3、艾灸 针对“脾阳受损”,艾灸的温热刺激,就显得非常有意义;在家可用艾条来灸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用艾条药力和热力健脾益胃。
神阙穴:位于脐区,脐中央。由回阳固脱、补益下元的作用。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我们可以按照骨度分寸法,从胸骨剑突到肚脐是8寸,中间一半的位置,也就是4寸的地方就是中脘。艾灸中脘有健脾化湿,和胃降逆,理气消滞,止痛的作用。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我们可以直接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的胫骨,可摸到一个凸块(胫骨外侧髁)在这里再往外侧量取一个中指的距离,此处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属土经土穴,“合治内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艾灸足三里有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昨日已是入伏,今年的三伏天持续至8月24日,想做艾灸的朋友可以开始准备了,不要错过冬病夏治的良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