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敲黑板咯~ 我们在学习烘焙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其...
1、怎样判断面团已发酵成熟? 答:面团顶端高鼓,而摸上去很干燥。用手一提,面团很自然地被拉长,一松手,又慢慢地缩回去。面团内部有很多气孔,要有酒香味。如果面团发得很慢,表面平滑,用手一摸,湿而黏,一拉长就断裂,没有酒香味,说明面团发酵有问题。
2、什么是水酵法? 答: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面包时,可以采用水酵法。具体做法是:留取部分面粉作撒手粉,其余面粉和辅料、酵母一起和成较硬的面团。将发酵面团投入盛有温热水的桶中,置暖房发酵。起初,面团沉入桶底,经过一段时间,面团发酵浮在水面上,说明发酵成熟即可用来成型。
3、怎样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 答:判断面团搅拌是否适度,一般凭感官确定。搅拌适度的面团,能用双手拉展成一张像玻璃纸那样的薄膜,整个薄膜分布均匀而光滑。把面团放在发酵缸中,用手触摸其顶部感觉到有粘性,但离开面团不会粘手,面团表面的手指痕迹会很快消失。
4、面团发酵的*适温度是多少? 答:面团发酵的*适宜温度是 25~28℃(这是酵母繁殖*适温度) 在调制面团时,不可避免会混入杂菌如乳酸菌、醋酸菌等。乳酸菌*适宜繁殖温度为35℃,如果发酵温度高于30℃,乳酸菌、醋酸菌会大量繁殖,而使酵母菌繁殖得到抑制,引起面团发酸,所以面团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5~28℃左右为好。
中种法: 又称日本中种法,他的基本原理和二次发酵相似,但具体做法有些差异。第1次将全部面粉的50%及全部酵母、酵母营养剂和适量水和成面团,待发酵成熟后再加入剩余原料,进行第2次和面。他第1次发酵时间较二次发酵长,第2次发酵时间短。制品具有皮薄、色泽好、体积大、内部气孔细密、富有弹性、柔软可口等特点。 老酵法: 也称老面法,他是在上次做面包留下的发酵面团中,加入面粉、水和其他辅料和成面团进行发酵,待发酵成熟后,加入适量石碱中和面团的酸性,然后切块成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酵母一次投入以后,不再加新的酵母。缺点是发酵面团中的杂菌容易繁殖,面团酸度较高。但有些地区,难以买到鲜酵母或活性干酵母,老酵法不妨一试。
(3) 搅拌的时间会影响面团的质量
7、采用二次发酵的面包,怎样掌握第1次发酵加水量? 答:采用二次发酵,第1次发酵的面团要调得软些,加水量随品种而异,甜面包为60%~70%,主食面包70%~75%。加水量过多,会使面团黏软难以操作;加水过少,则发酵缓慢。
(4)盐和糖的加入量:少量的盐对酵母生长发育是有利的,过量的盐则使酵母繁殖受到抑制。一般来说,500克面粉添加2~3克食盐,对发酵有利。糖为酵母繁殖提供营养,糖占面团总量5%左右,有利于酵母生长,使酵母繁殖速度加快;面团含糖量过高,则对发酵不利。所以一些重糖、重油品种,就要适当增加酵母用量。例如:清糖面包配方中,500克标准粉,白砂糖60克,饴糖40克,鲜酵母的用量是10克;而水果土司面包,500克面粉,150克白糖,90克蜜饯,面包坯中,含糖量比清糖面包多—倍多,所以鲜酵母用量较多,达20克(上两例都是一次发酵)。 (5)面团的含水量:含水量高的面团比较柔软,发酵速度快;含水量低的面团比较硬,发酵速度就慢。
9、在面团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揿面? 答:揿面也称翻揉、翻面,是面团发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酵母在繁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使面团温度升高。由于面团表层温度易散发,造成面团内部温度高于表面温度,通过揿面调节了面团内外位置和温度,并使面团中糖、盐和气体等分布更为均匀。同时,揿面也能让面团中的部分二氧化碳、酒精和外界的新鲜空气得到交换,为酵母旺盛生长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揿面也能让处于紧张状态的面筋得到暂时回缩,保持面筋的延伸性和弹性,使制成的面包不易产生塌架、皱缩的现象。
扫码关注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课程 | 视频| 配方 | 美图 | 制作步骤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帮我点个👍吧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